之后,他们会通知我去采访。采访结束后,他们甚至会给我一个“红包”,按高校的标准,顶多也就200块钱,而且,给我红包的工作人员,还要反复申明,这只是一点点“打车”的钱……这一轮程序走下来,没有十天半月搞不定。
我对校办工作人员提到的“某些学术领域”,自然是校长论文涉及的那个领域。
我没想到回应来得如此之快。第三天,我就接到了校办工作人员回复的电话,他告诉我,第二天就可以采访,因为校长恰好是这个学术领域的专家,校长将亲自接受我的采访。
不出所料,校长显然把这次采访当成了弘扬他的学术成就的一个机会!
为了做好第二天的采访,我花了差不多12个小时,“趴”在网上恶补相关的专业知识,我还用翻译软件把那篇校长大人抄袭的论文从英文译成了中文。尽管论文被翻译软件折腾得前言不搭后语,但仔细辨别,仍然不难看出两篇论文如出一人之手。
尽管我通宵未眠,但我已成竹在胸。
第二天如约去采访校长时,我特意洗了个热水澡以消除倦态,我还化了淡妆,把自己打扮得漂亮而成熟。
校长是那种40多岁的教授,既是校长又是教授,他春风得意舌绽莲花;面对年轻漂亮的女记者,他不失幽默风趣,不时冒出两句网络流行语,感叹行政工作耽误了他大量的科研时间,以致于这两年没有什么重量级的论文发表,长此以往,“细思恐极”……不过,他话锋一转,变魔术般拿出一本印刷精美的学术刊物,把他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指给我看。我知道这就是那篇被指抄袭的文章,我当然会装出茫然无知的样子,于是他开始对我进行专业启蒙——从本学科的起源谈到学科的发展、现状,最后豪迈地作出结论,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大学在这一学术领域的研究已经远远领先于国内同行,甚至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地位,而他这篇论文,代表的就是这一学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我作惊奇状,嘴巴成“o”型,持续约三秒,这才嘘一口气,缓缓合上。
我带去了录音笔,带去了照像机,我给校长照了像,录了音。
我说,我一定会认真写这篇文章,在写作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地方不懂,还要向校长多多请教。
校长大手一挥,没问题,当即给我留下了手机号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