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阙,曹霖事实是手握整个骁骑卫的兵权。
这等殊遇在曹霖之外,便只有御国门镇守北线的谢昆,掌翊卫、御卫以及右侯卫统共五卫。
曹霖毕竟不是谢昆,无家世庇荫,不过三十出头便有这等地位,难免遭人嫉恨,他再自谦自律,也总有疏忽之处,虽说皇帝是对他信任有加,但曹霖总归是不胜其烦,渐渐人也有些忧谗畏讥起来,有外人在场时很少开言表露想法。
这次收服南越,依常理是当助南越立郡设官,剿除余孽,安抚民心之后,大军才功成身退。可赵让与皇帝仿佛一搭一唱,一个爽快归降,一个催促速归,后续之事几乎一点没做,连南越僭王府都不曾清点,曹霖觉得不过是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千里迢迢奔赴了南陲,围城数日,然后就火急火燎地回来了。
南越乱事的黑锅曹霖是真心不想背,皇帝之前还向他透露过要上调南越兵马,如今这般形势,还不知皇帝要如何破局。
兵部尚书颜维一直未开口,直到李朗垂询,才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最现实的办法自然是增兵驰援,只是从金陵再调兵耗时耗力,不如直接从邻近闽郡开拔,以解燃眉之急。
这个主意当然无人反对,李朗再令姚将军整备军械,整顿人马,如有需要可即刻出战。
曹霖在商议之后被皇帝留下,李朗脸色虽仍难看,但对曹霖时和缓了些许,他道:“托赵让的福,谢昆要返回金陵,你携上兵符,将那的兵权夺回来。你多谋善断,最是合适,其他那两人,功利心太盛,怕要做些‘君命不授’的事来。”
一国之君收回兵权也要见机行事,不得正大光明,到底狼狈,曹霖既深感皇恩浩荡,李朗皇帝果有识人之明,偏听得皇帝提及赵让,无半分怪责之意,倒似有心开脱,委实按捺不住谏言道:“臣领旨,定不负陛下重望。然南越之事,即便蛮夷叛乱不过疥癣之疾,也不能不设法根治。陛下当年雷厉风行,大义灭亲之举臣铭于心腑,陛下的仁义应对天下苍生,而非仅赵让一人。”
李朗默然,半晌才避重就轻答道:“朕知道了。曹卿,北境之事,关乎国运,切不可有半分闪失。”
曹霖还待再说什么,见立于皇帝旁边的魏一笑朝他一阵挤眉弄眼,心知其意,便也敷衍了句“臣自当鞠躬尽瘁”,退下去琢磨收归兵权的方策了。
待曹霖离去后,李朗转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