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重得可以。
好不容易祭祖结束,皇帝登座犒赏三军,大将曹霖率校尉以上的将官叩谢皇恩,并缴回主帅印敕,便算大功告成。值此全部人都有如释重负之感。
至于本应在还师仪式之后举行的献俘太庙仪式,皇帝既然绝口不提,当然就不曾准备,草草略过。
当夜李朗自在宫中开宴,与曹霖等开怀畅饮,君臣尽欢,筵席散后,曹霖遵谕到御书房,皇帝和禁军统领魏一笑、兵部尚书颜维已与另两名自李朗兴兵抗贼时便尽心跟随的将领各就其位。
李朗将战报交由几人一一看过,见诸人相顾愕然,脸色凝重,尤其曹霖,他刚刚班师回朝,南越便已生变,连帝师尊贵的太傅都横死于五溪蛮之手,简直就是令东楚朝廷从上至下,威信尽失,颜面扫地。
战报中道,太傅虽殉国,却也令得大汉军民同仇敌忾,激战两昼夜,哀兵而胜,终保南越郡府都城番禺不失。
但那挑起战端的南越僭王妃,却携两名子女等潜逃,从山林中潜入滇桂国,在该国国君支持下,立赵让之子为王,连下滇桂国与东楚交界的数城。东楚驻南越兵力折损严重,暂无力复土。
李朗对众将笑道:“众卿可清楚那赵让的厉害了?他经营南越十数年,勤修武兵,又怀柔蛮族,处夷夏之边而能不出大乱,哼……”
最末那字他只停在了心间,并未出声,李朗无意让臣属察觉他提及赵让时矛盾与苦闷的情绪。
曹霖欲言又止,他虽有话,但作为征南越的主将,由他来说不免有推卸责任逃避申饬的嫌疑,幸好,同僚及时回了皇帝的话,语气带些迟疑:“陛下,臣以为那赵让归降,不过掩人耳目,以求保命。南越起乱事,臣还真不信没有这个人暗中布局。曹将军刚到金陵,那厢立马生叛,哪有那么巧的事?”
说话这人铜铃大眼,是领军十二卫左武卫的将军,姓姚,平素与曹霖并无太深的私交,他这般仗义执言,曹霖暗暗感激。
原来东楚兵制,除禁军直属皇帝外,另分十二卫,如今留在金陵助禁军防守京畿要地的只有左右武卫,大将军如今在座,除去适才开口的姚将军,还有位鹰钩鼻硕大的罗将军。
还有便是曹霖统兵,刚刚班师回朝的骁骑卫。曹霖本是左骁骑卫的将军,后在数年前御敌护国中战功彪炳,右骁骑卫的将军一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