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由於今日萧卿与韩卿皆罢,朕决意由张九龄接任中书之职,其餘废相所空缺之官衔,来日再行决议。」
张九龄虽感愕然,惊喜之餘,也连忙叩首谢恩。
当日,皇帝便遽然决定,拟由京兆尹(首都长安市长)裴耀卿陞官为黄门侍郎(禁宫侍从官),中书侍郎(宫廷警卫官)张九龄擢昇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管理起草詔令、审查政令及封驳,等同宰相);一天之内,废相立相,却也出乎眾人意料之外。
出妻5
退朝后,皇帝召唤新任宰相张九龄、裴耀卿二人,进入勤政务本楼。
张九龄气概悠閒,一张椭圆脸,鬚髮美姿,是一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看起来文弱、书卷气十足;裴耀卿多年当官,为人性格豪爽,体格壮硕,高鼻厚唇,颇有官家气派。
内堂之中,李隆基与高力士正等在那儿,只见高力士驱散内侍宦官,偌大的宫殿裡,只这四个人在。
空气凝重、气氛紧绷之际,似乎连根针尖儿掉在地上的声响都能听得到。
见这二人进来,李隆基劈头便朗声问道:「说到这严挺之其人,爱卿你们有何看法?」
裴耀卿与张九龄互望一眼,趋前稟报道:「微臣以为,严浚为官,确实有才。」
张九龄也道:「臣与裴相意见相当。」
李隆基问二人道:「你们说,这严浚该是庸才,还是干才?」
张九龄道:「回皇上,严浚有其办差循吏之能,自然是干才。」
裴耀卿也道:「臣也认为,严侍郎循理法稟公为之,见地宽阔,绝非一般庸碌之流。」
李隆基这下倒发了火:「这严浚干冒大不韙,挑起崔涣一事,名著非难我朝宰相不才,暗地裡倒谴责起朕无识人之才来了!胆大妄为、自行其是,他为官不知所进退,你二人倒是替他说话了?」
张九龄回道:「非也!陛下,韩、萧二相相噬乱政,严浚当与微臣是一个心思,也与皇上是一个心思。群臣皆知,朋党祸国、朋比为奸,党争一起,祸端俱发;可韩、萧二相,有哪一位是为己为私?然则二相争权,乱了朝政,又有谁人敢直斥天子、劝諫皇上?而百官不谐,又有谁人敢当眾发难、一言兴邦?……严浚认为这崔涣有将相之才,当可了结争端,斯言斯行,允执厥中,择善固执,又何损其忠肝义胆?」
见皇帝仍不为所动,张九龄也急得跪地叩首道:「皇上,请勿折杀忠臣!」
裴耀卿也同时跪拜道:「臣愿与张相力保严浚,望陛下恩允。」
李隆基见这二位丞相都站在严浚一方,又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