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出来。”
麦秆画制作工艺复杂,结婚后,王聪芳并未将这一技艺丢弃。
王聪芳回忆,无数个夜晚,她坐在自己家不足1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在昏暗的灯光下,剪掉麦头,顺取麦秆第一、二结节,放进锅里用开水煮10分钟,捞出洗净晾半干后,再放进瓮中用硫黄熏半个小时,然后破开、熨平,画图、摹图制作,精雕细刻,整个过程需要十几道工序。冬天双手常常被冻出冻疮,夏天要承受不断往下滴汗和蚊虫叮咬之苦。但无论再苦再难,王聪芳都咬紧牙关,没有放弃麦秆画的制作。
父亲去世后,王聪芳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为了将这一技艺发扬光大,她在不断的探索、摸索中保留了画作最精髓的部分,并创新将麦秆画由原色变成了彩色。她创作的麦秆画,图案更加细腻传神,色彩更加艳丽饱满,题材更加丰富广泛,在石门镇乃至洛南县都很有名。
为了将麦秆画的创作继续发扬光大,2008年,王聪芳在洛南县城租了房子,成立了古艺斋麦秆画专业合作社,聘请技术工人22名,专门从事麦秆画的制作和销售,麦秆画形式扩展到条幅、横幅、屏风、四扇屏、八扇屏、菱形、多边形等多种规格。这些既有单色剪纸作品效果,又有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韵味的原生态作品,画面美观、形式多样、质朴大方、雅俗共赏。2008年4月,洛南麦秆画被列入商洛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聪芳为传承人。
王聪芳的麦秆画销往全国各地,备受社会各界称赞,并多次受邀参加西洽会、国内许多博览会和中、日、韩、新国际书画联谊展,2009年获得国际文化节金奖,王聪芳也获得了省内外众多殊荣。
就在王聪芳全身心投入到麦秆画事业中,准备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做成产业,带动洛南更多的父老乡亲致富时,接二连三的变故几乎将她的创业梦击成碎片。
2011年的一个清晨,丈夫骑摩托车在去洛南县城的路上,被迎面而来超车的酒驾车辆撞倒辗轧,致颈椎、腰椎粉碎性骨折,家里的顶梁柱就此倒下,王聪芳瞬间感觉天塌了。在医院住了18个月,丈夫丧失了劳动能力,王聪芳又惊又气又吓,也引发了自己身体的部分病变,数次动手术才捡回一条命。
雪上加霜的是,月,王聪芳被查出乳腺癌,手术费及数次放疗,再加上这几年她和丈夫的康复治疗,花光了家中的所有积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