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到两个胳膊上的皮肤看起来就像蛇皮,到现在手上还有痕迹。
不过,短暂的过敏恐惧终究敌不过那份好奇心。会“咬人”的大漆,在邓彬手里变得越来越听话。
在成功修缮了一件件作品之后,邓彬尝试着将照片发到网上和大家切磋交流,但没想到,这一传,便让大家记住了这位金缮牛人。
有的人以前摔碎了的舍不得丢的碎片,终于有了活路;有的人手上没有要修的东西,也会私信来和邓彬聊上几句,万一哪天家里有东西碎了呢。
在这之后,送到邓彬手上修复的器物越来越多,妻子为了帮忙也辞了工作,跟着邓彬学起了金缮。
一个小姑娘在母亲生日来临之际,想把母亲断裂的手镯修好,作为生日礼物。她辗转找到了邓彬。
为了能赶在生日前完工,邓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加班。大漆用来做黏贴,在镯子上薄薄涂一层,再把断开的两段,小心拼接在一起。
将不同颜料和生漆混合,就变成了不同颜色的金胶漆。这一步骤叫做打金胶,需要流畅,线条饱满。
一旦进入工作状态,邓彬几个小时佝着脖子坐在桌子前,虽然脖子会很不舒服,但也只是抬起头扭几下又继续开干。
除了大漆过敏,选择贴金的时机是金缮的第二道难关。因为手艺都是自学,没有史料参考。邓彬只能记下一大堆数字,关于干湿度,关于阴干的时间。
时间少一分,金粉会被吃掉,多一分,金粉就没办法附着。对付这个,邓彬只能整夜守在柜子前,关注着手镯晾干的程度。
在漫长的等待之后,邓彬找到了贴金的时机。手镯上哈一口气是为了增加湿度,再慢慢往上头均匀涂上金粉,擦掉边上多余的,镯子就修完了。
金缮是一种器物的修补工艺,以大漆作为粘合剂,将碎片粘合,以金粉、金箔修之缮之,让破旧的器物得以重新焕彩,得以再次亭亭耀目。
老旧而破碎的器物经过金缮,沉闷黯淡之上,多了一层耀眼的光华,宛若重生。
金缮,本源于中国的描金漆艺,却是在日本被发扬起来。有人说,日本的侘寂美学催生了金缮这样一种独一的美学工艺,不以残破为陋,反以为美。在残破之中,生命的物哀、自然的声息,被呈现得婉转、曲折又绵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