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都担心商贾们会一怒之下全体撂挑子不理顾淮之。
然而让陈县令困惑的是,商贾们不但不反对,反而全都喜滋滋地捧着银子过来交过路费,看着驰道的眼神就跟看金元宝似的。
陈县令简直要怀疑,到底谁才是商贾?不都说商人重利,精明又能算计吗?为什么这些商人就跟脑子进水似的一股溜往外送银子呢?
顾淮之倒不意外,成功的商人本就具有超前的眼光。商人们看重的是驰道给他们提供的持续价值。现在还是逐渐打通康郡郡内各县的路,等到日后打通了全齐朝境内的路,那他们商人的盛世就要来了。想想吧,赶路的时间变短后,原本放不了多久的东西也能远销各地,他们在各地来回运货的次数也能变多,节约了时间成本后,生意次数多了,进账自然要多上不少。
相比之下,那些多出来的过路费,真的只能算是九牛一毛。更何况,这可是官道,有朝廷做保,他们运货路上也不用胆战心惊地怕碰上劫匪了。天知道持续了两百多年的乱世给了商人们多大的打击。乱世乱世,流民多,土匪多,他们这些运货的商户,在这些流民土匪眼中就是大肥羊,不抢一把都不好意思管自己叫乱民。
除此之外,还有朝廷军队抢东西。人都是要吃饭的,大军未动粮草先行,但动辄几十万大军,粮草未必管够。乱世官兵又不是我种花家的子弟-兵,军纪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那两百多年,官兵没少干当街抢老百姓东西的事儿。零散的老百姓都被抢了,带着丰富物资的商队能不被抢?被抢还算幸运,更多的是杀人越货,连命都丢了,还有的直接就被强行征进军中,也不管这人之前到底上没上过战场,往他手里塞一把不咋滴的武器,赶着他们冲在最前面,纯属让他们去送死,榨干他们最后一丝价值。
可以说,这两百多年的乱世,逼死了将近八成的商贾,留下来的,都是些强悍的角色。这样的人,不缺对商机的敏锐力。
说实话,顾淮之最开始都没想到这一层。后来看到商户们这么激动的模样,顾淮之才突然想明白了各种缘由。也不由感叹,只有从乱世中走过来的人,才明白安稳日子的可贵。
感叹归感叹,顾淮之商人本性发作,都在琢磨着让康郡商人捐款修驰道的事儿了。反正修了驰道能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利益,也能缓解朝廷财政的压力,双赢的事儿,还是可以商谈的嘛。
顾淮之也没瞒着顾玦,叔侄两一边赏景一边闲聊,顾淮之顺嘴就把自己接下来的打算告诉了顾玦。
“这一手借鸡生蛋可真漂亮!”绕是顾玦再狂狷,也不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