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队排队买肉,都要被别的家属欺负。家里有些需要出力的活,别的家属找犯人帮忙,名正言顺。她找犯人,也成了家属们谈笑的话题。因此,她只能在清明扫墓时候,在她丈夫的坟头上哭一阵子。
犯人设身处地地更富于同情心,对这个弱女人更愿意帮忙。她也有自己做人的准则。每次请人帮忙之后,都会多多少少给出力的犯人一点垫垫肚子的食品。象馒头、米糕之类。她一家靠抚恤金过日子,还有上学的孩子,并不宽裕。但尽了心意,犯人都能体谅。有时拒绝,有时少收她所给的食物。
有一次我们进城去,正好与她上高中的大儿子同行。当时有这样的政策,允许劳改单位的干部子女内招为“农工”。说是“农工”,实际上就是看管犯人的武装人员。这正好应了印度影片《流浪者》里的那一句:“法官的儿子仍然当法官;小偷的儿子依然是小偷”。
借着同行,我们和这个高二学生攀谈(当时高中是两年制)。问他喜欢什么专业?将来怎样打算?他的坦诚和想法,竟让我们大大出乎意料。他说他要学医,去做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伟大事业。当我们告诉他,要是落榜,可以补员接他父亲的班时,他说:
“快别提我爸爸了,完全一个死脑筋。我可不想象他那样,死了还让人背地里指指戳戳。我讨厌他那种职业!”
“你就一定能考取医学院吗?”
“考不取再复读。不过我心中有数,一定能考上。”
“那么,你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开创一条新的人生道路啰!”
“那是一定的。我要让我妈妈和妹妹,过上完完全全舒心的日子。将来我工作了,就将全家搬走,离开这个不招人喜欢的地方。”
8
华国锋退出历史舞台。百业待兴、百废待举。由周墩党支部牵头,凡属与周墩渡口有瓜葛的村庄,包括劳改农场的梁布大队、溪口中队,共同商讨了修建周墩公路桥的规划。规划决定,趁着冬季枯水季节,由各村筹资筹粮,劳改队出大部分劳力,立即动手围堰、建桥墩。将基础工程赶在春雨来临之前完工。
参加修桥工程,对我们犯人来说,也是一个大好的喜讯。因为正值农闲时节,粮食定量下降,参加工地做工,可以在马路边临时搭盖的大食堂里敞开肚皮吃饱饭。所有粮食、蔬菜,都由农民供应。白花花的清蒸大米饭、四菜一汤,午、晚两餐,吃饱喝足,但不准带走。这是纪律。群众根本没把我们当作劳改犯。好象我们是建桥的功臣一样。
劳改犯有得吃饱,干活特别卖力。下水清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