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天,包车到农场,开始务农。
1965年元旦后,胡振铎等一批16人调到林业部门……
1
大病初愈,在家歇了几天。修国防公路的民工已陆续撤回,台江三中队也不复存在了。舅父正思忖着让我再去臭货师傅那里打临工,居委会的人来了。
主任说,外地有个单位来福州招工,台江区委让各居委会通知在家的闲散人员;到区委报名。只是要背井离乡,不愿意去的不必勉强。
主任对舅父母说:
“听说你外甥的病好了。很好,很好。早几天我们就想来了,你外甥正病着,我们就没进门。看到你外甥在家闲着也不好,年轻人总得做点事情。现在区里正在登记,去,还是不去,你们自己决定。兴许以后还有更好的机会,也说不定。”
舅父答应先去区委看看再说,但我心里已打定主意,要离开福州。
我从舅母的梳妆盒里取出户口本,径自去台江区委登了记。
报名的人不少。我们在区委礼堂和沙县地方国营农场的陈书记见了面。陈书记发给我们每人一式三份的《招工登记表》,告诉我们过两天再来,看看区委和他们研究的决定。
第三天,我们到了区委。陈书记已在各人的登记表上签字,表示同意接收。
我们一行93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其中两对是夫妻。在区委礼堂参加欢送会。散会后,通知大家到自己所属的街道派出所办理户口、粮食关系迁移手续。
1963年10月25日,我们集中到区委,由三部客车将我们送去火车站。我们个个胸前佩戴一朵大红花,倒象是出征打仗的英雄连队。前来参加送行的区委干部、街道办事处的干部及一些家属,在连续不断的锣鼓声中,目送我们登上北去的列车。舅父、舅母都没有来送我。
火车经过一个晚上的行驶,在晨曦微明中接近沙县。我们透过紧闭的车窗,向轨道两旁的山丘观望,发现一片片类似玻璃的东西在晨光下闪闪发光。有人惊叫:“看,结冰了!”“哇,好冷啊!才十月哪!”其实,那只不过是一场虚惊。后来知道,那是灌木丛上粘结的蛛网沾上晨露,在晨曦的光照下显出的假象,是我们自己的一种错觉而已。
列车到沙县站停下。我们一群人下了车,整个车厢几乎是倾巢而出了。沙县县委、县政府派来的迎接队伍,敲锣的、打鼓的、放鞭炮的……,早已在车站候车室门外等候。一时间,鞭炮锣鼓齐鸣,把我们接送到供销合作社的旅社去。每个房间三四个床位。我们三个在临街一间的二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