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文物。又在市博租了一间实验室,同步化验分析…先来的就是河津,之后到了乡宁,然后去了永济,再之后又到河津…”
“前后差不多半个月,那位王教授再次联系我们,称初步推断,古窑遗址应该在河津境内。之后,西京市文物局直接发函,要来考察学习。那时市里才知道,他们要到河津试勘…”
省文保院的专家举了一下手:“他们怎么推断的?”
“他们在永济古城收集到了好多瓷片,又在永济市征集到了部分残器和文物。品种很多:有白地刻花瓷,白瓷,还有陶胎瓷枕…
经过化验,说是瓷胎成份与河津市固镇瓷土矿的成份一致,所以推断窑址在河津…之后,那位林老师就率队来了老窑头…再然后,就勘测到了遗址!”
乍一听,好像没问题。但所有人都听出了不对。
都不用化验,看山腰裸露的瓷土矿带就知道,两地虽然离的不远,瓷土成份却有本质性的区别:固镇瓷土高铝富钙,胎土偏白,最适合烧白瓷。这儿因为有铁矿和煤矿的原因,瓷土高硅富铁,只能烧深色瓷。
他们在永济征集到的也是白瓷和刻花瓷,断定瓷土产地又在固镇。那为什么没去固镇,而是来了老窑头?
王齐志负责外联,倒是时常沟通,但没有沟通到这么细,市文物局的领导也不知道。
刘明和许承严倒是一直跟着,但压根就没重视,甚至是没在意,所以更不知道。
甚至于,他们还建议过:先往西,往黄河岸边找。但林思成却没采纳,一指头就指到了这里。
两个人期期艾艾,吞吞吐吐,不过还好,大致能讲明白:那位带队的林老师说,因为老窑头这个地名中,有个“窑”字。
有人差点笑出声:这个窑,是“瓷窑”的“窑”吗?这是缸瓦窑的窑。
而且,河津市带窑字的村那么多:东窑头,西窑头,曹家窑,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