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架式的机械钻钎,组装简单,但功率不小。
两米长的钻杆接了三根,“呜呜”的几下,便钻到了底。
一点儿阻碍都没有,说明什么?
六米以内全是土层,可见这个坑有多深?
钻杆倒旋,一节一节的提了出来,所有人都围了过来。
这一次钎出来的土层更乱:第一层是间歇型细土,第二层成了本应该深埋地底的生土,然后是半干扰型的心土,最后才是本该存在于最表层的熟土。
前三层还好,每层也就三五十公分。但最底下的熟土层,却足足有一米五六,而且全是草木灰。
一群考古队员扑棱着眼睛:下钎前,林思成怎么说的?
田所,高队,你们放心往下钻,这底下,应该是个草木灰池。
果不然,草木灰池。
林思成蹲了下来,仔细的捻了捻:颜色黑中显灰,很细,很滑,也很轻,还很纯。
看材质,应该白杨木低温闷烧而成,然后又经过研磨淘洗。
古言:无灰不成釉,这玩意的作用只有一个:调釉。
有草木灰池,就必然其它釉料和调釉设施。
他拍了拍手,又往四处看了看:“田所,高队:分一队人到旁边这个坑里探一探,这应该是草木灰淘洗池…”
“再分一队人到坑沿上,探一探那个隆起的土堆,那底下应该是石灰石…再往西一点,二十到四十米,应该有小灰窑(草木灰与石灰石混合烧成釉灰)…”
“第三队往东,河岸上那个稍方一点的高台看到没有?那里肯定有调釉的白瓷土。旁边那个大坑,很可能是淘泥池。所以钻的时候留意点:遇到疑似木制和石制结构的东西时,稍停一下,那很可能是研磨瓷土的水车和石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