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待着,林思成捡了根树枝,在地上画了画:“由此看来,这一块应该是配釉区:再分一个队,顺着河岸探一下范围,东西六十到八十米,南北五十米左右…”
高章义愣了一下:“林老师,光是配釉区,就有三千到四千平方?”
“对,大概五到六亩,所以瓷窑遗址不会小!”
何止是不小?整体范围,少说也在三十亩左右。
而十亩以上,就超出了作坊的范畴,要称为“窑厂”。
田杰和高章义分派人员,其他人围成一圈,讨论不止。
王齐志叉着腰,左右打量:勉强能看出古河道的轮阔,岸台空旷,荒草连天。
紧依山根的地方,有砂砾断层,不是很厚,但是很齐。应该是被水冲毁的古道。
再往上,能看到山间裸露的煤层地带,除此外,就周边的这几个大坑。
如果说这里开过煤矿,那没问题,有路,还有露天开采的痕迹。只要懂点地层学常识,都能看的出来。
但要说发生过矿难,乃至于埋住了瓷窑…反正他怎么看,都看不出来。
琢磨了好一阵,仍旧没什么头绪,王齐志又看了看田杰。
田杰叹了口气:林思成依据的,应该就是这几个大坑,与沙砾古道的断层。
如果是天然形成的池塘、湖泊,可以在开阔的低洼平原地带,也可能相对平坦的山腰,甚至是山顶,但唯独不会在河道一侧的岸台上。
高于河面,且紧靠着河道的湖泊,见过没有?
这很违反地质学常识,如果存在,就只有一个可能:河道干涸后,由地质灾害形成的。
比如地震,塌陷。
山根下的古道断层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