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津市,下化乡。
山区的气候比较凉,已是清明时节,阳坡下才将将显绿,考古队员都穿着棉衣。
车队停在路边,专门用作办公车的房车里,一群人围在一起,研究测绘地图。
“下化乡境内,粉砂质瓷土矿带分布较广,地形两极分化:东部为吕梁山支脉龙门山,为山地丘陵,西部则为黄河滩涂区,极为平坦。如果有瓷窑,在西部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对,一是地势平坦,运输方便。二是紧邻龙门渡口,交通便利。最主要的是临靠黄河,取水便利…”
“还有一点,东部山区全是矿:田所,高队,你们看,屁大点的地方,光是煤矿就有十一座。另外硫铁矿三座,褐铁矿两座,还有瓷土、耐火土、石灰石…这么多矿,还这么集中,如果有窑址,挖矿的时候不可能没有堆积层出土…”
刘明侃侃而谈,县文物局的许副局长不停附和,两人的意见很一致:往西。
田杰没吱声,高章义也没吱声,两人看了看林思成,意思是让他决定。
本地来协助的几位却有些看不懂了:专业的事情,不该交给专业的人来干吗?
怎么想,搞瓷器修复研究的,都和野外考古搭不上边…
“先往东吧!”林思成指了指地图,“先去老窑头村!”
刘明看了一眼:那儿已经到了河津县的最北部,和乡宁县只隔着一道山梁,翻过去就是西坡镇的西坡村。
名字里确实带个“窑”字,但只是因为那儿烧过陶缸。
最主要的是,周边全是山,矿还极多:两座煤矿,一座铁矿,把村子围在中间。
先不说以古代的交通条件,烧出瓷器好不好往外运,就说瓷土中和铁和煤含量那么高,得费多少工夫,才能把杂质除净,烧出白瓷?
刘明刚要说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