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来,我朝周边战事就没停止过,尤其是为了对付来自北方的压力,成祖皇帝不惜将京师搬到北京,这叫天子守国门,历史上还从未有哪个皇帝敢这么做。
祖宗的基业传到朕这里已经有近二百六十年,纵观历史汉、唐等大一统的王朝基本都是这个定数,朕虽没有太祖、成祖的雄伟魄力,但决心君王死社稷,与大明朝共存共亡。
当然朕不想做亡国之君,为保大明王朝能够千秋万代,朕已制定大三线战略。以长城为一线,由朕坐镇京师负责抵抗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一旦失守朕将自刎向祖宗谢罪。朕死后由由太子继承大统后坐镇南京,以秦岭、淮河、长江为二线,依托天险继续抵抗外敌的入侵。如果南京失守,新君可撤到西南四省,依托崇山峻岭继续指挥全国军民战斗。”
朱由校图文并茂的讲述了大三线战略,以表达自己君王死社稷的决心,在座的藩王们听完后顿时清醒了大半,暗道这小皇帝是不是疯了,简直是一派胡言。大明朝开国都快二百六十年了,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周边并未出现强大的敌人,怎么会亡国呢?
其实朱由校也不信,这只是最坏的打算罢了,但他的目的是要说服这群藩王心甘情愿的拿出钱来资助自己的新政,所以不免说的信誓旦旦。此时君臣又陷入一种可怕的沉默,谁先开口谁就输了,所以又该群演出场了,代王朱鼐钧拖着老迈的步伐缓缓走到地图前,仔细的看了看大同的位置后说道:
“圣上以史为鉴,令本王钦佩拜服。代王一脉世居大同,还没有哪位王爷安享过太平,远的有瓦剌的也先入关,近的有鞑靼的哱拜之乱,眼下喀尔喀部的哈尔巴拉就居住在河套一带。
当然边关比不了内地,诸位王爷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安享太平盛世下的繁荣,京师却承载着北方游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