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修建驰道、赈济灾区等个个都是吞金的巨兽,内银根本维持不了十年。朱由校只能选择抬高他们的政治地位来换取经济上的支持,毕竟这些王爷除了高额的俸禄,还有无数的封地和资产,这些钱财理应在国难之际拿出来兴邦富民。
这些政策虽然引起了部分王爷的不满,但也不敢公开反对,一来有岷亲王这个正面典型,二来朱由校已经把丑话说在前面,朱家本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皇帝都挪用内银了他们还有什么借口。在这个多事之秋,如果连同胞手足都不能互相支持,那大明朝真就没指望了。
对于那些不配合的王爷,朱由校决定抓几个出来杀鸡儆猴。比如襄阳的襄王、武昌的楚王和成都的蜀王。上文提过蜀王朱至澍曾散尽家财组织百姓守城,但后来张献忠包围成都府时,他却说:“要钱没有,承运殿倒是闲着,要不你们把它卖了换钱?”很显然除了李自成和张献忠敢要承运殿,其他人并没有购买的意愿。这些显贵的王爷成了农民军屠杀的对象,每到一地不但整家杀掉,还将他们的财产抢劫一空。
朱由校心想他们的财富皆是民脂民膏,与其便宜了贼人,不如想办法挤兑出来用于民生建设,也算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他现在为了开源节流是绞尽脑汁,除了拿皇族们开刀外,他还决定顺应大航海时代的潮流,由朝廷出台政策提高商人的地位,鼓励商业的发展,以国家为主体恢复对外贸易。
这次南巡朱由校赚的是盆满钵满,藩王们却掉了一身的赘肉,纷纷叫苦不迭。为了安抚他们的情绪,临别时左战再次设下家宴,准备现身说法。
酒过三巡,朱由校命人将明朝疆域图抬到大殿当中,用宝剑比划着说道:
“朕知道你们认为国破家亡是危言耸听,今日不妨打开天窗说亮话。从太祖建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