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德的脸像只太阳晒透的南瓜,沉思着,胖胖的手指下意识地拨弄着从脖子上垂下的洛洛斯项链的珠子。我不想对这种事情作评价。她更像是对自己说。然而,通过在我这儿的亲眼所见和已经了解到的东西,以及我对波利尼西亚的总体了解,我倾向于同意你的意见,起码是你关于育儿的意见。她好像在掂量下面该说什么,然后接着说下去。我相信,在波利尼西亚社会,孩子们从儿童时代到成年人没有经过美国孩子经历的混乱。当然,在这儿,青少年时期的奋斗比美国少。这里没有各种性障碍,别的羞耻和恐惧,以及在成人世界寻找位置这种可怕的事情。总之,这儿同别的南海岛屿上一样,向成人的转变是渐进的,快乐的,而在西方往往不这样。当然,这有许多原因,但;算了,我认为这不是深入研究这些原因的时间。
请讲一讲,克莱尔说。原因是什么?
好吧。老实讲,在这种社会里对孩子的期望比在我们社会里要高。这儿一切都很简单。没有人为导致不合天理的计划生育的经济问题担忧,不必担心人口爆炸。他们要孩子是因为孩子带来快乐而不是问题。并且因为缺少我们那样的科学进步,婴儿死亡率比较高,于是对每个活下来的孩子倍加珍爱。在我们美国社会,尽管父母身份可以让人得到某种满足,但这不是问题的全部。父母身份是一个负值,每一个新生的孩子意味着一定的财经牺牲。因此,这儿的孩子是如此令人向往,而在西方就差一些,这种态度传输到成长着的孩童身上,便产生了他们个性的差异。可是,考特尼先生引证了在波利尼西亚育儿方式后面的基本力量,就是亲缘体系,家族,所谓的大家庭,这是我们任何东西所不及的。
我们那儿也有忠实的家庭,克莱尔坚持说。绝大多数美国孩子生在美国家庭里。
可同这不一样,莫德说。我们的家庭小,母亲、父亲,一、两个孩子。亲戚一般不是基本家庭的组成部分。事实上,在我们同亲戚间的松散关系中,有着许多敌意和争吵,很少有深厚的爱,否则,为什么对公公、婆婆、岳父、岳母、媳妇、女婿、小叔、小姑一类的婚姻亲属有那么多笑话?除去在座的,在我们的社会里,姻亲可以说是外人。在海妖岛,在大多数波利尼西亚岛上,这种扩大延伸的家庭是基本家庭。在这儿,婚姻或许不一定持久;我们也知道了这一点;但这个大家庭是持久的。一个婴儿诞生到一个不可动摇的群体中,就进入了一个避风港。如果父母死亡或者离婚,并不影响孩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