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断了两根胡子。
接下来的时日,孟清和一直没去衙门,直接告假。
定国公每到大宁,兴宁伯都要告假,已经不是秘密。只是和以往不同,这一次,孟清和不是托病,而是真病了。
兴宁伯病中无法组织调度工作,大宁都指挥使朱旺只能接过指挥棒。好在各项工作的章程已经定下,又有定国公在一旁监工,屯田,练兵,修筑边防以及开互市等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纵然出现差错,也不是太大的问题,改正即可。
监督大宁都司的工作只是顺便,大宁杂造局才是沈瑄工作的重点。
四月中旬,又有五支千里眼被送往南京,天子下敕令,将制造千里眼的工匠调往北京,却不入军器局,而是从宫中派遣中官,在北京设立兵仗局,进行督造。
敕令一下,北京工部尚书宋礼和南京工部尚书黄福同时上疏,提出异议。
明明说好的,人归军器局,怎么兵仗局要横插一手?就算是天子,也不能这么光明正大的给人走后门!
军器局是政府工作部门,由工部官员掌管。兵仗局是内廷八局之一,由太监掌管。两个部门的职能都是掌兵器和火器的制造,其中,兵仗局还掌管火药司。
部门不同,职责相同,一为朝廷六部下辖,一为内廷宦官掌控,互看不顺眼是肯定的,撸胳膊挽袖子干上一架也并非不可能。
纵观整个大明朝,勇于同文官集团掐架并不落下风的,只有宦官。锦衣卫再嚣张也嚣张不过宦官。文官能当殿殴死锦衣卫指挥使,却没听说有哪个宦官被文官当殿揍死的。
如今,天子将制造千里眼的工匠归入兵仗局,军器局如何能服气?
北京工部和南京工部的上疏,永乐帝没有置之不理,也没当殿驳斥。在退朝后,将黄福召入西暖阁,君臣进行了一番长谈。除了黄福,只有道衍在场,连内官都退到了暖阁之外。
足足过了半个时辰,西暖阁的门才打开。
黄福一改来时的严肃,步出暖阁时,脸上带笑,如沐春风。还友好的向侯显打了招呼,友好得让侯显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黄尚书今个吃错药了吧?
三日后,南京工部尚书黄福调任北京刑部的诏令发下,北京工部尚书宋礼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