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杨佑相信他是做好了准备的,何况也不能只让陆善见去做,他道:“这事交给礼部去办,先升陆善见为崇文馆学士同礼部员外郎,糊名,就先从进士明经两科开始吧。”
学士只是虚职,礼部员外郎也不是大官,这个安排算是中节,百官附议。
杨佑现在虽然被称为陛下,但仍然只是嗣皇帝,只有登基大典过后才能正式称帝。
杨佑看了眼礼部呈上的单子,光是登基大典的流水就让他心疼国库的银子,他提笔边写边说,“钦天监给的日子是二月廿三,倒不如延后几天,等到三月三,和春耕大典一起办了,一切从简,也省些钱。”
“万万不可。”钦天监长官往前一步站出来说,“登基之日乃是钦天监严加推算后的日子,一旦改期,恐于国运有损。”
损不损国运倒是不知道,杨佑心想,分明是怕他再不登基功劳就不知何时才能到身上。
和敖宸待久了,对于国运天命之类的东西,杨佑也早就看惯了。
他叹了口气,“既然不能改,那就一切从简,切记不可铺张。”
终于等到下朝,杨佑松了口气,等到百官走后又重新回到了宣政殿。
()
他始终想着那个做到一半的梦境,他只看到了杨焰的前半生。
后面一定还有更重要的内容。
杨佑屏退了宫人,一人趴在御座上,闭上了眼睛。
或许是因为这一次的动作带着强烈的目的,他无论如何都无法再次入睡。
杨佑有些失望地枕在自己的手臂上,虽然没有梦见,但杨佑读过史书,可以大概推测后来的内容。
高祖杨烁很快就统一了天下,当上了皇帝,韩王受封一字并肩王,兄弟二人共享江山。
高祖改善民生,轻徭薄赋,止干戈,定天下。
杨烁对百姓来说或许是极好的皇帝,对百官来说可不是。他的太子杨泽十分年幼,又柔仁善弱。而他的手下都是跟着他征战天下的猛将,他为了皇朝的安稳,也为了杨泽能够顺利接过担子,不断地削减武将的权力,甚至杀了许多开国功臣。
杨烁统一天下后的第五年,即上元五年,当初他手下的二十七名大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