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佑被商洛叫醒,迷迷糊糊地抬头,和阶下群臣大眼瞪小眼。
()
杨佑这才发现自己好像十分失礼,道了个歉。
()
商洛知道他昨晚半夜出宫处理安王的事情,也知道他最近很是劳累,并没有多说什么,出来打了个圆场:“陛下劳累,当注意身体。”
“我知道了,”杨佑不好意思地点点头,“讨论得如何了?”
刘颇十分为难地说,“这……科考改制一事,还请陛下多多斟酌。”
杨佑见群臣的样子明显是讨论得差不多了,却始终没有拿出合适的意见,又不好明面上反对,他想了想,将陆善见的折子拿出来。
“我这里倒是有一份上书,诸卿看看。”
那折子后面写着陆善见的名字。
陆善见测算玄理十分精通,这几年在京城小有名气,有不少人知道他曾经是感恩寺的高僧,还和杨佑有着不清不楚的联系。
一开始他们只当陆善见是杨佑的眼线,谁知道杨佑竟然要让他做手足。
()
“我欲用此人试行新科考,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齐国历史上也不是没有提拔白身的旧例,只是一个和尚……
众人再看折子,上面倒是没写什么寒门世家,只提了一个防止作弊的方法——糊名。
杨佑趁热打铁地说:“糊名一法,可减去太多作弊事端,世族寒门,都可依文章好坏上榜,岂不是好事?”
糊去了名字,自然不能辨认考卷,从而也就不能知道哪家公子写了什么,对世族而言,无疑干涉了他们举荐的权力。
()
可这也意味着,从此科考与家世无关,完全只看才学。
不得不说,朝堂上大多数人还是赞同的。
已经升任中书侍郎的崔琰道:“只怕此人能力不足,不能主持大事。”
陆善见在折子里把糊名的做法写得十分详细,俨然是事先做好了准备,他还另外附了一张纸条,写的是糊名法出现后可能面对的作弊情况——藏头文、文章中出现指定的语句等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