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敖宸耸肩,因为没找到皇帝有价值的私藏而感到有些遗憾,"随你。”
杨佑出门叫李德顺安排人把杨庭那堆乱七八糟的都扔了,将御书房上上下下都扫了一遍,换上了新摆设。
末了,杨佑和李德顺说道,“德顺公公,你在陛**边多年,寝宫是不是也有陛下的那些小玩意?”
李德顺接过杨佑怀中的奏折,会意地点头,“老奴马上派人打扫干净。”
杨佑想到自己已经在紫宸殿住了一个多月,虽然床褥全是新的,但想起来还是有些不舒服。
敖宸捏了捏他的手,将头靠在杨佑的肩膀上。
“敖宸,”杨佑耸肩,侧脸小声地和敖宸说话,“你前天晚上用的药膏,不会是父皇留下的吧?”
()
敖宸歪着头看他,眼尾上挑,十分风流,“我去内库找的,新的,没人用过。”
杨佑:……
一时不知道该夸敖宸聪明还是说他不懂规矩。
()
反正也没人管得住敖宸去哪,还不是敖宸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等批完奏折,已经是深夜了。
()
杨佑下令让百官对国事畅所欲言,还真有不少上书启奏的人。
这些人一反杨庭在位时的唯唯诺诺,打从一开始就激烈地批驳齐国政治。上书指出朝政不足的就占了八成,除去那些无关紧要的抱怨,杨佑看着上书还真有些忧心。
指出问题固然重要,比它更重要也更为难做的是如何解决问题。
遗憾的是,杨佑目前看到的大多都是泛泛空谈,能提出解决方案的人少之又少。
商洛的想法是从吏治入手,杨佑和刘慧担心的是地方权力过大导致的割据局面,想先限制藩镇和世家发展。
倒是陆善见提了个让他眼前一亮的建议。
他提议以后的科考,先将卷子糊名密封后交给制定的人誊抄,然后再将誊抄过的卷子交给考官。
这样就能避免考生提前拜谒考官,由考官事先内定名次的事情发生。
事实上,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