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占刀和占枪,这个方式跟占旗大同小异,就是拿把刀或者枪扔上天,等它掉下来时,看刀面向背或者枪头的指向来判断吉凶。
以上三种还算简单实惠的,至于占剪鸡,本写手也没看懂,似乎流程就是杀死一只鸡,看它死前摆个什么造型,根据它死时的造型来确定吉凶,总之,挺玄乎的。
占卜完了,还要祭祀;这个祭祀不外乎就是祭天祭地祭旗,一般是宰杀牲口供奉天地,有的甚至会宰杀敌军俘虏、人质。经常看到古装剧战争描写里,动不动就是要把谁砍了祭旗,这就是古人出征祭祀的一个环节。
前面这两个环节,都有专业人士去做,而且提前在少数人的小场合就已经搞完了,毕竟都到了出征的节骨眼上了,征战已经不可避免;如果集合全体人员参加,万一出个大凶之兆,不是大大的打击了将士们的士气。
出征大会第三个项目:誓师,与占卜、祭祀只有少数人参加外,誓师是全体人员参加的仪式,是最隆重的出征仪式。在这个环节,李渊会把象征权力的诸如虎符、权杖之类的东西授予李世民;同时,在会上宣读东征的檄文,揭露大唐东边的国家,是多么的不义与不道德;将此次战争的正义性表示表示。
本来这种重要的出征,还要有个拜将仪式,由皇帝向领兵大将作揖,代表将国家安危寄托于将领。但谁让李世民是儿子,哪有亲爹向儿子作揖的,更何况,这次出征,是李世民为自己打江山。所以,拜将仪式就免掉了。
领到旌节,仪式就差不多完成了;喝上一碗摔碗酒,李世民朝着李渊深深的拜了下去,然后一马当先,踏出了东征第一步;其他天策府骑兵立刻紧随其后。
当骑兵群涌出长安城门时,城墙上响起了低沉凝重的号角声,悠扬的号声传到李世民的耳朵里,他回头再看了一眼巍峨的长安城;心中却是叹气,这座巨城,今生只怕只能在梦中回返了。
李渊站在城门楼上,一直到天策府的旗帜和骑兵全部消失不见,才叹了口气,转头对李建成和李元吉道:“太子,秦王既走,你可安心了。今后便留在长安城中监国,不要再回北地边境了。”
二儿子走了,大儿子就得留在身边;至于三儿子。李渊又道:
“齐王,你也准备准备,南下土洲吧!”
李元吉连忙恭敬道:“圣人之令,儿固不敢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