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不大,一年就做几千根。宏照为此认真考虑过,总觉得是供销员做得不到位,人家不肯把大芋头给我们。
在供销站,他见到了尤经理,五十多岁,人很固执,不太好亲近,至始至终一句话,库存积压,暂时不要货。宏照无法可想,又不甘心空手白脚打道回府,如果这样,一路的车旅费就要自己承担。想着,愁云布满了面孔。下班了,老尤出来了,骑上凤凰自行车就走。宏照立即叫了一辆三轮车,让车夫紧跟着前面的凤凰。过大街,穿小巷。老尤下车,宏照也下车。老尤进了院门,宏照后脚跟了进来,招呼了一声,尤经理,辛苦啊!
进了屋子,宏照直截了当地说,每一根管子给你尤经理五毛钱,量大的话可以增长。老尤睁大眼睛看了看宏照。宏照说:“我是供销厂长,有权决定。”老尤这才起身为宏照倒茶。别看是五毛钱,一万根就是五千元,十万根就是五万元。二级供销站是级别较高的大站,每年起码有二十万根的吃量。老尤最后说:“我相信贵厂产品的质量,更相信你的为人。”一切尽在不言中。
按照约定。第二天宏照便到青岛供销站签订了购销合同,十万根。这是宏照做的第一笔单子,它刷新了白镇灯具销售史上单笔最高数量。打电话回去给厂长报捷,石大在电话高兴地骂他:“你个逼养的太有本事了,回来我为你庆功。”
宏照没有立即回来,趁热打铁坐上了去贵阳的火车,贵阳这两天有个供货会。
贵阳对于他来说更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厂里没一个供销员到过贵阳,太远了,谁会到那么远的地方找不自在?
从北方到上海,再到南方,宏照觉得自豪。白镇人,世世代代窝在穷水沟里,真正见过这世界的人并不多。此去结果如何,已不很重要,好歹他在青岛做了一笔大单,还逛了一小半中国。这样一想,所有的担心便化为乌有。
宏照赶到贵阳展览馆时,已是下午。门口老头拦住他,他放下大包小包,掏出香烟。老头连连摇头,叽哩咕噜一通话,他一句也听不懂。宏照立即从内衣口袋摸出十块钱,塞到老头手中,老头表情一下子紧张起来,像赶鬼一样把他推了进去。老头一会儿又追上来,把他一个布包送了进来,这时老头手中的十元人民币已不知去向。
进了大厅,宏照惊呆了,这是他前所未见的,容纳了数不尽的供货摊位,上首挂着商品名称的条幅,下面案台上陈列着各种各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