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他们的仇恨灌溉他的仇恨,赵瞻每夜游走于噩梦。
义兴萧氏,前朝数一数二的豪族,可惜改朝换代时跟错了人,以至于大晋建立至今,他们都龟缩于江南祖地。十来年前,他父继承家主之位,鼓励家族英才北进长安,族老反对,宗族分为南守和北进两派,最终演变为一场暗杀。
爷娘亡于山林,兄长被逼自尽,侄儿不见踪影。
这些都是听来的。赵瞻那时小,记下的都是混乱的画面与声音。鲜血,大火,刀兵,惨叫,以及代替他死去的孩子的愤懑怨毒的眼。
把往事压回心底,赵瞻静下心读书。
看完书,日上中天,赵瞻给的出门在外的苏启写信。
和黄元孚一样,苏启和赵瞻交好。
去岁重阳围猎后,赵瞻留在长安城内的日子日益增多。
苏启和赵瞻见了几次,想介绍赵瞻与黄六认识,但阴差阳错,没介绍成。后来苏启去鲁地漫游去了,这件事便搁置下来。
正好赵寄柔想他与黄六交好,赵瞻顺水推舟,趁着上巳,两件事一起办。
他和赵寄柔想法差不多,广交朋友,不做多余的事。
结果很顺利,黄六热情相邀,听闻他就是苏二念叨的赵瞻,放下琵琶直呼不“打”不相识。
将这“意外”写下,润色一番,赵瞻封好信,又写了一封这些日子来的学习所得,准备送给师父。
赵寄柔回来后,赵瞻很久才回一趟终南山。
赵寄柔身上仿佛有毒,靠近她就会沾到,叫他时常想见。
赵瞻看了大半日的书,下午收到黄六的帖子,邀他清明后去城郊踏青。
赵瞻想起他答应了带赵寄柔去城外玩耍。
他书架上还有关于番话的书。赵寄柔喜欢这个,赵瞻抽时间学,但没那么多时间,只学了突厥语。
从他放下杀念开始,她蚕食着他除了报仇以外的心思,渐渐在他心里扎根。赵瞻耐心等待,静心呵护,唯恐惊扰,近日来,嫉妒与焦虑却啮咬他心神。
为何要长大,为何不能像从前一样。
他握住她的手,也无法令她停下脚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