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了,董文学在钢城奋斗三年,支起了集团的工业生产基地,回京已成定局。
而有能力、有信心接任董文学的,而且在以往辽东工业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只有李学武。
本来是平稳交接的过程,为什么去年李怀德放出风来说支持李学武没有人反对,今年这接班的关键时期,有人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呢?
尤其是李怀德,对李学武的支持态度也含糊了起来,更是助长了那些质疑意见的传播。
总体来讲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时间变了,时移世易,去年的情况放在今年来考虑就很不合适了。
尤其是最近几年风向变化太快,有些话不能说,有些事不能做了。
去年正值红星厂制定集团化进程方案,大家对工业变革、人事变革、制度变革都很迷茫。
而今年再看,京城亮马河生态工业区、营城船舶港务区、钢城工业园区三大工业支柱已然成型。
对于集团未来的发展方向,大家都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想法。
也就是说,从工厂到公司,集团发展起来了,变革和生产已经走上了正轨。
从今年开始,红星钢铁集团便在收缩投资,减少项目设立,压缩股份换取运营发展资金。
这就不难看出,集团发展正在从激进转为平稳,不至于说保守,可也不需要冒险来进行资本扩张和原始积累了。
甚至从李怀德开始,一众班子成员都在讲,要避免冒险的投资行为。
而李学武主张的,恰恰就是抓住时代机遇,大胆发展科技和工业。
积极推进集团的各项变革,快速完成集团化的演进,巩固发展成果。
这一思想在有些人看来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