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分配, 密封好发回各省。
礼部尚书是温相的人,但礼部之中亦有沐相的人。
虽不能知道最终定下的题目是哪一个,但礼部今年要考究的几个方向是有眉目的。
沐萦之一面让苏颐继续练笔, 一面从苏颐的文章里将这几个最重要的题目挑出来,与冯亦彻一起将这几篇文章反复修改和润色,最后交到沐相那边, 请他进行点评。
一直到临考前两天, 才将这几篇可以堪称完美的文章交给苏颐, 让他将文章全部背下来。
苏颐看着这几篇文章, 目瞪口呆。
这几篇文都是由他的底稿修改而来,看着十分的熟悉,可仔细看又不觉得是他的东西。
看完之后,苏颐对沐萦之可以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个计划堪称天衣无缝。
原本,沐萦之让冯亦彻直接写几篇出来叫苏颐背诵是最便捷的,但是她没有这么做。一则冯亦彻的个人行文风格太过明显,待放榜之后别人见是苏颐,自然会起疑心。二则这些文章本来是苏颐写出来的骨架子,他要在短时间内背诵下来的速度比去背别人的文章快许多。第三则是最重要的一点,文章保留了苏颐的优点和特点,将来即使他再也写不出来这么好的文章,旁人也不会疑心这些文章是别人代笔,只会感慨他的天才是灵光乍现。
冯亦彻最初对这个计划是有些不齿的,认为这是作弊有违公道,会影响其余考生的名次,然而沐萦之和苏颐都振振有词说事有轻重缓急,眼下是背水一战容不得半分闪失,等书院名头打响,他们可以多收些贫寒子弟,资助他们求学,造福万人。这么一说,冯亦彻便只能听之任之了。
苏颐到了乡试的考场,待拿到考卷之后,定睛一看,题目果真是沐萦之让他背诵的其中一篇,提笔一气呵成。
很快便是放榜之日,沐萦之派白福出去看榜,自己坐在思慕斋中,一面陪着白玲和白珍绣花,一面等消息。
“嫂子,你心不在焉的,到底在想什么?”白玲放下手里的绣花针,问道。
孙氏行动很快,答应了沐萦之之后,她第二日就到韩家登门说明了来意。
正如孙氏和沐萦之所料,韩祯是次子,媳妇不必当家主持中馈,公婆对次子媳妇自然要求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