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段:
“昨夜风急雨骤,梦中又见瓶梅与健健,仍是在孝弟之下饮茶,阖家团聚,天伦之乐,无不欢颜,瓶梅笑曰健健已不贫血。”
方丽华歪着头看着我写完以后,狐疑地问:“这些文字你是在哪本书上看到的?”
“好像不是书……这些文字好像是用钢笔写的……”
“那……会不会是一封信?”
“也许是吧,时间太久,记不清楚了。”然后我发现方丽华神色有些异常,便问:“你怎么啦?”
“我……”方丽华很不自然地笑着,“我怎么觉得这些话的口气有点像……有点像我父亲……我们家正好三口人,我和妈妈的名字,还有贫血,都对上了……但是,”她指着“孝弟”两个字,“这两个字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不知道。不过后面的话我还有印象……”
方丽华叫我赶快写出来。我边回忆边写,在笔记本上增添了这么一行文字:
“我闻之甚喜,伊丽莎白亦表欣然之状。”
我觉得后面还有内容,正想接着写下去,方丽华却说:“伊丽莎白?看来这个家庭还有个外国人呀!算啦算啦,别往下写啦,跟我们家风马牛不相及。”然后自嘲地一笑:“我们家又不是联合国……”
第二部(17)
星期一晚上,寒流随着强劲的北风袭来,校园中的行人纷纷缩着脖子一路狂奔。我刚奔到图书馆门前,意外地发现方丽华在等我。
“舒雁,我有点事想跟你谈一下。”
顶着大风交谈是一件愚蠢的事情,因此我啥也没问,跟着她直奔实验楼那个阶梯教室。进去后发现里面已有戴眼镜的一男一女,坐在第一排靠边的地方,头碰着头正在窃窃私语,对我们的到来毫不理睬。
我们在最后一排的角落坐下来,跟他们形成对角线的两端。方丽华从书包里掏出笔记本,翻到我写的那几行字,放在我面前。
“舒雁,上星期六我把这个笔记本带回家,给我母亲看了。她一看就说,这些话一定是我父亲写的,时间就在我与母亲回到北京以后。那时父亲只身留在嘉平,你看到的这些话,可能就是他给母亲写的一封家信。”
我第一个感觉就是难以置信。
“难道你们家真的有个伊丽莎白?”
“确实有过,只不过不是一个人,而是我父母在嘉平的时候,养的一条小哈巴狗。”
我以为她在开玩笑,探究地看她一眼,但她满脸凝重,毫无笑意。
“我妈说,那小狗挺逗人喜欢,一举一动有点贵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