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奉皇帝左右的机要秘书官员,位居宫廷枢纽,专职文书处理,传达皇帝的指示与决策)、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同宰相)。
中书省翰林院,这一天,忙得不可开交。
天子在大明宫,其院在右银臺门内,在兴庆宫,院在金明门内。
若在西内,院在显福门;若在东都、华清宫,皆有待詔(官职未定之人候见)之所。
其待詔者,有词学、经术、合鍊、僧道、卜祝、术艺、书奕,各别院以彛е胀矶耍渌卣叽恃А?br />
明皇帝时,张九龄召入禁中,谓之翰林待詔(候见官)。
王者尊极,一日万机,四方进奏、中外表疏批答,或詔从中出。宸翰所挥,亦资其检讨,谓之视草,故尝简当代士人,以备顾问。
今天,兴庆宫金明门内,翰林学士门鱼贯而出,忙往内殿上朝。
早朝时分,百官入宫。
其后,长安及其邻近各州道却屡屡来报,说有颶风来袭。
是日,大风扬起,颩颲颵颬,颭颮颶铮В颺铮э‘,颽颿飀飂,飉飋拔木,颳起一阵阵风暴,甚且还有不少黎民百姓遭殃,流离失所。
李隆基听了各方疏奏,因有卜筮说是「未郊见」(没有郊祀祭拜)所致,便召集翰林院士议决此事。
张九龄首先建言道:「天,百神之君,王者所由受命也。自古继统之主,必有郊配,盖敬天命,报所受也。不以德泽未洽,年穀未登,而闕其礼。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谓成王幼冲,周公居摄,犹用其礼,明不可废也。汉丞相(宰相)匡衡曰:『帝王之事,莫重乎郊祀。』董仲舒亦言:『不郊而祭山川,失祭之序,逆於礼,故春秋非之。』微臣认为,匡衡、董仲舒这等先贤,皆曰古之知礼,以郊之祭所宜先也。陛下绍休圣绪,于今而未行大报,考之于经,义或未通;今百穀嘉生,鸟兽咸若,夷狄内附,兵革用弭,乃怠於事天,恐不可以训。愿以迎日之至,升紫坛,陈采席,定天位,则圣典无遗矣。」
李隆基转向李林甫,问道:「哥奴,你久任礼部,这事就交由你处理。」
李林甫趋前道:「微臣自当与翰林院準备郊祀,择一黄道吉日,趋吉避凶,以镇风灾。」
李隆基满意地频频点头:「这事就赖爱卿主持了。」
裴耀卿道:「张相与李相所言甚是。然则微臣以为,这风灾善后,倒也须儘速加以处理。」
李隆基頷首以示同意,旋即道:「风灾肆虐,各州道及京畿所造成之损害,均受创甚殷,太府、少府诸卿(供需部长),户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