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他突然对梅兰说:“阿兰,这些人完了,他们的心全他妈是麻木的,对他们存在任何幻想,都是对国家的犯罪。我们的教育事业,说近点,我们东江的教育事业,全靠我们了。因而,我有个想法!你当班主任吧,手里有教室的钥匙,这下好办了。”
“你又想干什么了?”
“阿兰,我是想,东江的教育,只有靠我们这些人了,我们自己干如何?”
“!!——你什么意思呀,办私立学校?”
“不是的。你,我,还有东风、桂平、晶莹、郝花等,我们几人一块儿来到这儿,如今都干得不怎么顺心的,因此我想,不如我们自己在外边贴出告示,办个业余夜校,义务为县内一些教师和想学习的有志青年进行文化补习。我想跳过门前的这一堆垃圾,干点样子给他们瞧瞧!”
“这主意好是好,不过……”
“不过什么?就这样说定了,你如果自己不想干,只借给我教室就行。”
说干就干,第三天一大早,东江县城各主要街头,一些公示宣传栏、海报栏上,贴出了文革后出现在公众场合的第一张无任何商业目的的个人海报。那内容如下:
海 报
兹有师大政教系哲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二中高中部教员,哲学学士沙岩暨各位同届文、理科学友共五人,愿为各界有志学人无偿奉献自己的全部学识,现拟在本校高一(3)班教室义务开办文化补习班,每周周六下午、晚上及周日全天开课。初拟开课范围,从初一至高三阶段全部内容皆备,并拟设“学员点讲”专题,可与有识之士共同研讨大学阶段相关课程以及社会热点、工作实践中的一些科技疑难问题。欢迎凡有意补习文化知识,有决心和时间从事学习者,不分年龄,不论职业,均可自愿前来听课、研讨。本学习班不收取任何报酬。
东江二中教员:沙岩等
╳ 年 ╳ 月 ╳ 日
开课第一天,竟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室一时门庭若市,熙熙嚷嚷地热闹起来。
五个文革后招收的第一批大学毕业生,要为彻底改变山区文化落后的面貌,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颗赤子情怀!这事件本身就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六七十个学员满满当当坐了一教室,一些人找不到座位,只得在窗沿上靠着听。他们中有中年人,有背着小娃娃的妇女,最多的还是那些平时下班后把大多数时间放在压马路、逛商场的在职年轻人,红男绿女们如今都规规矩矩地坐着,时而拿出笔记本沙沙地记着笔记。除了语、数、理、化、外等文化补习外,沙岩还根据学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