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
“好,谢谢。”
“不过我有那么几本书也只能算是附庸风雅,平时也没时间去细读。”
“不能这么说,有总比没有好,在我们这里,试问还有几个老师知道夸美纽斯,知道杜威,知道苏霍姆林斯基啊?”
“你不就知道吗?你才是西湖中学的名师啊,我2000年来西湖中学的第一次例会上就听到韦校长表扬你呢。”
“你还记得呀?不过什么名不名师的,沽名钓誉,这么累,我都不想做名师了,我要考研啊。”芮敏笑着说,还翻开了书的封面让吴雁南看,原来是日语读本。
“你还考研啊?”吴雁南脱口而出。
“怎么?我是不是太老了呀?”
“哦,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许多考研的都是没办法,像刘红兵,他是把考研当成一条出路啊,我觉得你没有必要,你生活这么好。”
“唉,都这么说我,我以为你是个文人,必定有高明的看法,却也脱不了世俗的眼光。”
“说得这么严重啊,我也只是随便说说,怎么做,还是由自己的兴趣理想决定嘛。”
“这话说得才有道理,哎,你为什么不考研呢?”
“考过,上教院时考过一次,没考上,毕业后就回来了,一直没想也没再顾得上考,我的好几位同学都考上了呢,有的现在在北京呢。”
“哪些同学?”
“赵博远,彭明天。”
“我没听说过。”
“那是,他们回来在二中教一年书,看关系没什么盼头,就到省城专门考的研。”
“可惜了。”芮敏咂巴着嘴说。
“考研有什么可惜的?”
“不,我是说你。”
吴雁南的心紧缩了一下,其实这也是他这几年时时疼痛的一个心病啊。他有时想,如果城关学校当初不要老师,如果申建文当初没相中他,如果他没进西湖中学,如果他也走赵博远彭明天的路,现在生活可能就是另一种样子了。
“我听人传言说今年暑假要让你们——”芮敏又说。
“怎么?是不是又要让我们回原单位呀?”
“好像是这么说的。”
“管他呢,我现在也不想这些事情,回去就回去,回到我的土地上去,农村中学自有农村中学的好处。”吴雁南不想表现出过于贪恋这里的样子,作出轻松的态度,笑着说。
“哦,你是这么想的,那我就多虑了,是呀,回去作陶渊明吧。”
“只怕是携家带口的,要赊酒赊肉地过日子啊。”
两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