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望和叹息。的确,西湖中学的老师是尽力的,上一届考得就很好,平均本科达线率在百分之二十以上,是史无前例的,也便为西湖中学提起了更高的声誉,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今年的生源犹如涨潮的淮水,堵都堵不住。有人说西湖中学想收两千名新生,绝不会只来一千九百九,这是对西湖中学最大的褒扬和肯定。
一千多名新生中,也有一些幸运儿,比如陈日,只交了二百多元钱就进西湖中学读书了,而且还有吴老师硬塞给他二百元生活费,还叮嘱他以后没钱就说。唯一的缺憾是,高一十八个班级,他竟然进了韩小满的高一(5)班!缺憾中又让人唯一欣慰的是,吴雁南做了他的语文老师!
天下之事,真是无巧不成书!
还有,西湖中学又像往年一样,引进了五六个教院毕业生,都是外语和数学两门学科学科的老师,其他学科有的是应届本科毕业生了。在一些新的毕业生反哺归来的时候,又有不少老师背叛了“革命”,这其中就包括吴雁南的两个教院同学——洪长海和陈建江,洪长海去了重庆,陈建江去了杭州,两人都是请“病假”出去的。其实吴雁南知道,他们去读研究生的预科班了,他们在临走的时候给吴雁南打过电话,除说了一番愤激而伤感的话外,还叮嘱吴雁南要和何书章、李爱华一起坚守阵地,不能让2000届回来的教院中文系学生在城关冲锋陷阵了一番之后,全军覆没啊!
吴雁南想起出走的包括去年的赵博远和彭明天几位同学,就有种兔死狐悲的感觉,好在他知道他们都是去追求更加波澜壮阔的人生了。同时,时间和精力也不允许他整天胡思乱想了,新学期一开始,众人的目光便都聚焦在新一届高三师生身上,用上一届退下来的老师的话说,是我方唱罢你登场,就看你们的了。
天使幼儿园也开学了,吴雁南本不让梅思月再去上班,但梅思月说她的身体没问题,再说怀着宝宝,也得多运动,等到下半年不去就是了。吴雁南想一想也对,便又让梅思月上班了。他知道,梅思月一定要去上班,主要还是为了那四百元钱,在城市里,没有钱就没办法生存啊。
但梅思月初期的反应很强烈,吴雁南带了班主任,几乎天天泡在学校里,难以很好地照顾她,就想到了母亲。便给母亲打电话,老人家听说儿媳妇终于怀了孩子,高兴得不得了,忙罢秋收就来了。她要好好照顾自己的儿媳妇,她让她平平安安地生下一个胖孙子,这是所有农民年老时候的共同愿望啊。
那是一个周末的晚上,大家难得都在家,就聊起了家常,母亲说:“你姐姐们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