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文学社的成立而影响了高考,那才是舍本逐末的事情呢。”
“这也是我们最担心,”班主任代表英语老师许美红说,“如果学生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写作上,那么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肯定得不到保证,岂不是因小失大了。”
“这个,不必担心,”吴雁南事前已和徐光文、何书章讨论过这些问题了,就针对性地说,“我认为,绝不会出现全部学生热衷文学写作的事情,即使有,也只不过是一时热。这股新鲜感一旦过去,大浪淘沙,余下来的,能坚持写作的,才是文学园地里真正的金子。既然是金子,他们在发光的时候,一定不会只在某一面亮起来。再说了,作文好了,带动了语文学习的兴趣,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就强了,其他学科学习的劲头必定也会上来的。其实这一点大家在教学中见到的例子已经很多。至于高考,我认为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至少是利大于弊。同时,创办一个校园刊物,不仅仅在于让学生都来写作,都来发表作品,也可以提升学校的形象。我相信,只要我们能把这个校刊办好,能让这个校刊成为叶县教育界的代表性事物,等到有一天,我们能收到其他兄弟学校学生寄来的稿件,那会是真正值得庆贺的成功。估计到了那一天,其他学校,象二中、一中,一定也会积极投入这项作为重点中学必定要有的事业,投入到这项任何时候都不能因为高考而轻易省略的事业中来。”
“啪啪啪啪……”大家给了吴雁南一阵热烈的掌声。
于是郑直把接下来准备发言的“各班班主任在班里限制学生投稿的数量以不引起对高考的负面影响”改成了“各班班主任应在班里适当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以达到对高考的有效促进”,而这一本来要在升旗仪式前向全校师生宣布的观点也改成只在各班由班主任自行考虑宣传了。
没过几天,编辑部就收到了几十篇稿件。徐光文、吴雁南和何书章坐在语文组办公室的角落里,这里是临时的办公地点。三个人阅读着稿件,渐渐激动起来。因为这里的稿件从质量上来说,的确比平时的习作要高出许多,刊物一出来,在学生中间肯定会产生强烈反响,然后挑一些特别好的寄向一些知名报刊杂志,这条路可能就是坦途了。
“学生们写这样一篇文章不会比平时写作文浪费的时间更多吧?”何书章问。
“应该不会,古人说‘下笔千言,一挥而就’,这些文章应该都是对写作灵感的捕捉,都是他们的得意之作,试想谁愿意把自己都不满意的东西展示给别人?学生也是这样的心理,我想不会浪费多少时间的。”徐光文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