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叹了口气,把从胡茂桢那听到的都告诉了朱由榔,“御弟,现在看来老二得到了高狄等人的支持,老四得到了诸多文臣的支持,朕这一失踪暴露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啊!”
朱由榔听罢深以为然,但他微微一笑,“皇上,臣弟在皇上面前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圣贤虽然说了那么多教化的贤语,但真正临到头上,绝对是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拥戴的问题无非是获得利益的问题罢了,高狄是淑妃娘娘的妹婿,高元照的生母又跟高狄有那层关系,所以他拥戴二皇子是必然的,傅山又是二皇子的外公,那更是没什么说的,他们是以亲而显,臣弟说的重了些,他们算是外戚吧;宸妃娘娘的娘家在江南士林地位颇高,连带的地方上的大员肯定会受到这方面的影响,算是结党,选择站在四皇子一方自然也是为了利益。可是,那都是在皇上没有册立太子的情况下,他们顾及自身利益的一种本能,一旦皇上册立了太子,到时候这些人肯定是围着太子转。”
“御弟之言甚是,朕知道这件事后有几点很是欣慰,首先是王铎没有表态,这很重要,其次是除了高狄高元照之外,其他的诸如李定国,李过,高一功,郭怀一等等将军也没有表态,可见在这个问题上,争执只是小范围的,远没有波及到社稷的稳定,这很难得啊!”
“高狄那是关己则乱,有着切身的厉害关系,李定国等人身在局外,对皇上忠心耿耿,皇上所言的以军队促稳定他们深有体会,就是臣弟在军学院学习的那一年也明白了很多东西,臣弟相信,如果高狄不是和淑妃娘娘以及二皇子的亲戚关系,他也绝对不会作出如此的表态。”朱由榔对大明皇家军学院那一套非常赞赏,可以说从军学院出来的人,首先忠于的就是皇帝,其次是国家,说的夸张点,军队除了高狄这样出现个别的问题外,忠心的对象只有弘光帝一人,也就是说哪怕弘光帝真的不在了,他们也不会乱,更不会卷到拥戴哪个皇子的事情中,像弘光帝登基那时的镇将拥戴的事情已经是历史了,今后永远都不会出现。
跟朱由榔一番交流,使我想的更多了,册立太子乃当务之急,可到底册立谁为太子,真的是个头疼的问题,难道让我学康熙,把继承人的名字放到金銮殿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吗?那恐怕只会更糟糕吧!
高狄在南京接到弘光帝的圣旨,着实是又惊又喜,正如朱由榔所说的,只要弘光帝还在,他高狄对弘光帝的忠心无人可比,可一旦弘光帝不在了,那么砸锅分家也不稀奇,毕竟高狄和朱慈炯的关系在那摆着,让高狄换个效忠的对象,舍朱慈炯还有谁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