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完朱由榔的北伐大计,跟以前的总体设想差不多,一是夺取荆襄,二是河南和山东沿河全线推进,三是用海军进逼北京迫使满清退出关外。
朱由榔人虽然在河南,但跟沈廷扬施琅宋志勇等人书信不断,对海军也颇为倚重,三个方面全面开花,而重点就是海军,满清占据北京才几年,一旦遭遇明军来自海上的威胁,加上荆襄和河南以及山东的混乱,肯定能让满清方面人仰马翻。
“御弟的北伐大计甚妙,但时间上恐怕无法一一安排到,这样,朕已经让高狄和金声桓,高元照和郭怀一率兵五万奔赴这里,李定国和李过,刘文秀和高一功率兵五万进逼山东,如此一来,加上黄得功夺取荆襄,鞑子肯定会顾此失彼,施琅所部的海军不知道是在朝鲜还是在海上,为了稳妥起见朕会命令沈廷扬所部海军沿海北上逼近北京,如果施琅的海军在朝鲜诸事顺利的话,不但可以协助沈廷扬以振声势,连朝鲜的李淏也会出兵跨过鸭绿江敲开鞑子的后门,这样一个大包抄,鞑子恐怕挺不了多久。”我的设想就是这样,满清的兵力一旦集中起来,战斗力非比寻常,可如果我这样发动全面攻势,满清方面一定会坚守某一地,而另外的只能放弃,满清肯定不会跟我打全面开花的战争。
田雄眉头一皱,“皇上,如此一来后勤辎重压力太大,虽然几年来各地都存储了一些战备辎重,可数量还无法应对如此大规模的作战,加上时间仓促,调度方面可能会出问题。”
“朕也知道,困难是有,但却可以克服,多尔衮的身体状况朕亲眼所见,即使能拣一条命也够戗,错过这个机会,让鞑子的权力顺利交接的话,对我们很不利,但夺取一地一城却又不值,所以朕才决定全面北伐,朕待金声桓和李定国的人马到了预定之地后,会亲自回南京督办军需,只要挺过头一个月,后面的事情诸位爱卿尽可放心。”我之所以要等大军来了再回南京,主要是想跟高狄等人谈谈心,对高狄拥戴老二朱慈炯的行为,应该跟他交交心,看看他是怎么想的。
待田雄和赵霆出去忙着备战后,我叫住了朱由榔,“御弟,朕有件事想听听御弟的意见,兄弟之间就不用遮掩了,如果朕要册立太子的话,御弟认为朕的几个皇子哪个合适?”
朱由榔没想到弘光帝会如此直白的问他,他沉吟了一下,“皇上,如果让臣弟说,那么自古以来长幼有序,当然是嫡长子承天下,但实际情况是皇上没有册封皇后,臣远离南京不甚了解详情,当然,几位皇子年纪尚幼,论才德而立又不太现实,所以臣比较赞成册立大皇子为储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