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几十年没有维修、屋内残破坐落在繁华的街市,坐落在土地与住房如金的香港街头,但由于是私人财产,它仍然能够自然地在街头矗立,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都无人来侵占与耗损它,也使得它能够自然地保存下来。
还有,尽管“雷春生”是由擅长铺居设计的设计师布尔设计兴建,也融入了中西建筑风格,但大楼的方形框架、栏杆装饰及整个物业梯间用石屎铺砌在当时都是很普遍的事情。即使是大楼正门的精巧设计、楼顶凹凸不平的山墙,富有意大利的风格,但与西方建筑相比则没有多少特别的地方。其特别就在于这座建筑在香港,就在于这座建筑没有被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所吞掉。这只能是私人产权的结果,如果不是这样,一座在繁华街道上闲置20年的旧楼肯定会在现代大楼的建筑过程中被吞没掉了。因为,该座旧楼随时都有人愿意购买。
再者,在旧楼为私产的情况下,个人总是会让其资产流向收益高的地方。雷春生为什么会闲置近20年?笔者想,作为雷家祖屋,雷氏后人一定会把它看做风水宝地。旧楼雷氏家族所认可的价值一定会高于市价,加上雷氏后人如此之多,即使雷氏后人按市价卖出,每个人所分也无几,因此,把旧楼无偿地捐赠给政府,一则可以保留“雷春生”的旧貌,又可以减少昂贵的维修与日常维护之费用。而对政府来说,尽管维修旧楼要付出昂贵的费用,但能够把一座作为香港历史地标建筑保留下来,并让其再焕发异彩,既可以把香港的文化与传统保留下来,成为香港的旅游景点,也可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让旧楼重新进入现代香港人的生活。
对于这个故事,尽管在香港人看来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情,但是它却折射出香港难得的制度优势。早些时候,香港经济低迷,曾有人对香港的制度有不少指责,总是认为这主要是香港现代制度不足所造成,而不去检讨事情发生之原因。也没有去想想,如果在没有产权保护的制度安排下可能会处于情况更不如的状况。
笔者想,这个故事对香港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是有启示的。在一个法制社会里,批评香港现代制度安排的不足,检讨香港现代制度安排的运作规定的缺陷,这没有什么不可,但是这样做的目的应该是如何来完善这些制度,如何让这些制度来促使香港社会更好,而不是仅对一些当事人进行指责。如SARS报告后,香港社会对该报告的批评、填海工程的政府胜诉后的反应,都有悖于香港精神的实质。因此,如何保持与发扬香港精神的实质,雷春生的故事就是一个最好的注释。对于中国内地来说,保护个人财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