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的工作挺轻松,意想不到的是,在这里,我竟看到了中国“文革”时期大字报的影印件,我一有空儿就跑去读,读呀读呀,那执着劲儿着实让人感动。不过,我并不是在认真读那些内容,那么多大字报,读也读不完,我只是似乎找到了一种感觉,一种铺天盖地的感觉。我是中国人,生长在中国,“文革”时,我还很小,那种体会并不深,活到30多岁,在异国他乡,感觉竟奇迹般找到了。
一个朋友对我说,“你真幸运。我刚来美国时,谁都不认识,想打餐馆工都不知道问谁去。”1979年中美一建交,我的这位朋友就到了美国。1986年,她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商学硕士,她还是第一个获得美国MBA学位的中国大陆留学生。看看她1986年时的照片,穿的还是中国70年代的服装。从70年代,到1986年,中国的变化多大呀,照片里的那种装束,中国人早就不穿了,可她依然穿着,6年多来,她没有买一件美国服装。她告诉我,她认识很多中国人,台湾来的、香港来的、大陆来的,还有第二代、第三代美国生的。这些人中,有清王室成员的后裔、虎门销烟将领的后代、国民党和共产党高级官员和将领的后人……在美国这块土地上,你好像能看到自己国家的历史……自清王朝到现在,中国人还在源源不断地来……
这就是我到美国不久后最深的感受,不是感受美国,而是自己的国家。这种感受充满着辛酸,无法用文字形容,无法用语言诉说。你从来不知道自己对母亲有多爱,直到你感受到母亲受了伤害!
人过的生日越多,生活经历越多,想与别人分享的东西就越多。在异国他乡,和别人分享的机会太少,这种欲望就越强烈。而当你拥有了这种机会,你或许又会发现,由于岁月的痕迹太丰富太深刻,却很难有这样一个合适的人选,他完全理解你,理解你的岁月,愿意与你分享这些经历……想到这些,会让你觉得,不管你住多大的房子、开多好的车、穿多好的衣服、戴多么高级的首饰,都无法弥补这种令人失落的遗憾。而假如你把美国的概念只固定在房子、轿车、衣服、首饰这些物质的享受上,你的这种遗憾美国照样无法弥补。
我渴望着,但又遗憾着,安小鲁死了,我丧失了这种潜能,一种爱、倾诉、理解和与人分享的潜能。
《爱之罪》第七章4
那天,爆出新闻:一个老牌电影明星得了艾滋病,躺在法国。里根总统热烈欢迎他回到自己的祖国谢世。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艾滋病,更不知道艾滋病是怎么回事。后来知道了,不禁感慨:世界真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