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充分支持员工的所有个人决定,这也是太和应有的人文关怀。”
闻又微看着他,笑了:“述总。我在立项期间的贡献度最高,没有人比我知道如何让它落地得更好。项目 pm 应该是我,我需要这个项目,这个项目也需要我。这是我的诉求,也是业务导向的考虑。”
她又说了一句:“如果不能成为它的 pm,我会选择离职。”
陈述就这样松了口:“接过去就好好做,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被替代的危机感,才能在这里活下去。”
闻又微走出会议室的???那一刻心想,换 pm 这一出只是个敲打。陈述如果真有心换人,她三言两语根本掰不过来,他只是想告诉她,不要觉得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无可替代。
靳姐走后陈述能放手丢整个项目过去的人就剩闻又微,这谁都看得出来。但这份倚重有限定前缀,是给能随时在线、对工作保持高投入度的闻又微。
她没有跟周止安提起这件事,也不知该怎么提,于是就毫无交待地比从前更忙。
或许是项目太重要,或许是陈述有意试一试她的决心,这位上司变得比从前更加使人有压迫感。她体验到了靳姐所说的“不敢出错”。平日里尚在容错范围内的事,放在“即将结婚”的设定下,她的专业度忽然就变得可疑,要用更及时的响应,更周密的计划去自证“我依然专业”。
熬过艰难的头两个月,陈述逐渐松了松那根弦,他毫无意外地给了闻又微又一次晋升的机会,薪酬福利更上一层楼。在同年进太和的人当中,闻又微的晋升速度已是第一梯队。
她曾在厌工情绪到达顶点时,把陈述这个人翻来覆去琢磨。最后她发现只要用“一切为了工作”就能把他想明白。此人诉求十分稳定——要好用的能做事的员工,像打磨一把刀,他不在意小钱,只希望工具好用。
某种意义上说,“工具人”这个词形象生动,需要功能稳定、耐摔打,还有尽可能少的个人情况,把作为“人”的部分抽离出去,剩下一个不给自己找麻烦的“工具”。
闻又微曾爱屋及乌地选过心理系的导论课,她想如果有机会扫描一下陈述的大脑,能发现他缺少某些功能模块也说不定。他看起来也没有对家庭的需求,只有拿下新的项目,获得更多资源能令他两眼放光。
等闻又微从繁杂的工作里稍稍得以喘息,她恍然意识到跟周止安的见面频率已经变低很多。有些变化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但“不知不觉”这个说法也很可疑,是真的毫无知觉吗?还是知觉到了,只是不愿承认、无力干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