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价格是每平方米1万港币。按照当时的汇率,相当于每平方米1万多人民币。
“刚刚住进去的时候,房子老灵呃。家里所有的家具,包括空调、浴缸都是进口的,连走廊里的花砖也是进口的。”
在一片老房子的包围之中,李美萍住的高层公寓鹤立鸡群,异常耀眼。
当时小区里进进出出的大多是外国人。“他们欢喜在小区花园里唱歌跳舞,弹吉他开派对,不要太有劲噢!”
起初外销房
针对的人群是
华侨、外籍人士和港澳台人士
三
只是,外销房的光环并没有闪耀很久。
到了90年代末,新楼盘层出不穷,购房者的选择增加了,对品质也更讲究了。外销房小区曾经的“先进住宅理念”渐渐开始被时代淘汰。
以户型为例,当年为了达到国际化标准,很多外销房都由欧洲或香港的设计师捉刀设计。
然而,因为生活习惯的不同,上海人最看重的朝向问题,在外销房的户型中却往往不被重视。
厨房卫生间朝南、卧室朝北的房型颇为常见,甚至还有三角卧室、无窗房间等极其别扭的设计。
曾经让上海人大开眼界的外销房
如今看来
已没有那么神秘了
在古北,一些外销房的楼道里曾设有直筒式垃圾通道。
设计初衷是居民不用下楼,在楼梯转角处就能把垃圾倒入集中的垃圾通道中。
可是时间长了,中式的厨余垃圾难免有异味,这种堪称埋雷的设计最后只得在居民的抱怨中被封起来。
还有一些小区,在建造时不设围墙,比如金狮公寓。
这种当年看起来十分创新的小区形态,如今却因为不便管理,成了让物业和居民头疼不已的短板。
此外,外销房面积普遍偏大、得房率低,加上房型不好,很多房东干脆出租作为办公或商业用途,这在房屋买卖市场上,又是一道“硬伤”。
由于面积大、得房率低
一些外销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2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