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
为卖点
周雅珺买下一套二房一厅,总价约为21万人民币。
“阿拉是1992年搬进去的。这种房子是按照外国住宅标准建的,厨房间和卫生间面积比较大,房间比较小。”她说。
“毕竟是外销房小区,档次摆在那里。后来人家都讲,侬眼光哪能噶好啦?”
事实证明,周雅珺的眼光的确很“毒”。到了90年代中期,古北的房子在市场上炙手可热。
以宝石公寓旁边的钻石公寓为例,房价从1989年的每平方米500多美元,到1994年涨至近1300美元。
钻石公寓
1994年的单价近1300美元
让工薪阶层咋舌
1995年,钻石公寓二室一厅每月租金在1300美元以上,而附近的罗马花园、广场大厦二室一厅每月租金更是高达3000美元。
这是什么概念呢?
1995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率约为8.45,而那一年上海职工的每月平均工资不过773元人民币。
不少外销房
以”罗马“、”巴黎“、”鹿特丹“等国外城市
来命名
李美萍(化名)就是在外销房最火的时期出手的。
李美萍是上海人,但有不少亲戚在香港。
90年代中期,她住在香港时,无意中在当地的报纸上看到一则广告:位于浦东黄浦江畔的一处外销房小区在香港挂牌销售。
二十多年前的浦东和现在相比,可以说有着天壤之别。当时,浦东到处是低矮的老房子,很少见到高楼,陆家嘴“三件套”更是一个都还没出现。
广告图片上的楼盘是高层建筑,看上去很气派,和李美萍印象中的浦东很不一样。
外销房
是上海比较早的
高层住宅
她一直想在上海买套好房子,回来时有个落脚点。因此,她没有考虑太久,很快就付了定金。
李美萍记得很清楚,二十多年前她买下这套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