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姚氏的态度很坚决,“我无病无痛,身子健旺得很,路上辛苦还吃得起。再说,我也趁此去逛一逛,活到六十五岁,总算京城里也到过,死也死得过了。何况,我不去,官司不能了。大小姐,你不要拦我,只等我走了,店里要托你照应照应。”
“那当然。”杨大姐想一想答道,“既然干娘这么说,路上一切我来托人照应。”
杨大姐说到做到,从余杭到杭州,一路打点,等巡抚衙门派出一位解送的委员,候补县丞“侯老爷”,更大大地送了一个红包。至于为钱姚氏送行,除了一笔充足的盘缠以外,还派了一名老家人,一个很能干的女仆去服侍。因此,钱姚氏此行,十分风光,就像官宦人家的老太太,到儿子任上去就养似的。
至于爱仁堂的伙计杨小桥同行,一则是为了便于照料“东家”;再则因为当初杨乃武光顾爱仁堂,就由杨小桥接待,曾否买卖砒霜,除去钱坦,便得问他。
“你在爱仁堂多少年了?”翁曾桂问。
“差不多二十年。”杨小桥答说,“我十三岁到爱仁堂学生意,今年三十一岁。”
“那么,你对药性一定很熟悉了?”
“是!普通的药都晓得。”
“你店里卖不卖砒霜?”
“砒霜也是药。”杨小桥答说,“不过有毒的药,不是随便卖的。”
“譬如像砒霜,要怎样的情形才卖呢?”
“要郎中的方子,或者晓得情形,相信得过的才卖。”
“怎么叫‘晓得情形’?”
杨小桥想一想答说:“好比打鱼的,大雪天亦要赤身露体下水。不吃一点点砒霜,身子吃不消。像这种情形,如果不卖砒霜给他,就不对了。”
“还有别的情形没有?”翁曾桂闲闲地补一句,“好像买砒霜回去毒老鼠之类的。”
“那也要看情形,请老板做主。”
“杨乃武是不是到你们店里买过砒霜?”
问到这一句,杨小桥有些紧张,不过他马上记起“老奶奶”——爱仁堂上上下下对钱姚氏的称呼——的告诫:“一字入公门,九牛拨不转”,到了公堂上,说话要小心!慢一点不要紧,想停当了再说,切忌慌忙,忙中有错。因此,他定一定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8页 / 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