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有可能的。
在《洛神赋》中,赋中陈王感于汉水二女戏弄郑交甫之鉴在先而拒绝宓妃的好意,导致宓妃心痛啸咏离去。陈王见宓妃离去,追赶寻觅不得,导致二人最终人神殊途,流泪浪浪,这难道就是最早的“追妻火葬场”戏码?
比起具象的《汉广》,《蒹葭》更加的虚无缥缈,空灵清新,全诗充满了抽象,象征,想象,朦胧,神秘却又忧伤迷惘的艺术美的意境。
不论是波提切利笔下刚刚诞生于大海洁白的波涛泡沫之中的贝壳上的美神,还是安格尔所描绘用陶罐汲取山泉沐浴的少女,以及丹麦海岸岸边的小美人鱼铜像,都有着这位伊人一般的情绪。
这种忧伤迷惘便是古今中外共有的最具有艺术的美感的情绪了罢。
这种情绪远比《汉广》平和,得而复失的哀婉之中也有平静的喜悦。
这让王瑗很难想象这竟然是被东方六国视为戎狄和虎狼的秦国土地上所创作出来的作品。
她现在所在的凉州,曾经也是秦国的土地。秦国与戎狄作战,辟地千里,称霸西戎,占据了戎狄众多的城邦,凉州很多地方过去便是为戎狄所居住。在凉州这样的高峻荒凉的山河中,在这样的飞烟漠漠的草木中,竟能写出这样的诗歌。
真是不可思议。
这种情绪也滋养着后人。一位女性歌手化用其中的句子和诗意,使得她的歌曲与《蒹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歌中,她使用八分之五的拍子,形成整个歌曲一唱叁叹悠扬隽永带有淡淡惆怅的曲调。
歌词她这样写道:这河水究竟要流向何方,究竟要流向何方,就如同时光绵绵不绝,将载着我的船儿流向何方,我的心被遗留在岸上。我的心上人,是否将我遗忘,在遥远的异乡,将我完全遗忘。河水倒映着天空的颜色,而不见那人的心。顺流而下,顺流而下,到那人身边去。逆流而上,逆流而上,回到那人身边去......
那么,如果能用一句诗总结这叁首诗歌的共通之处便是,心几顽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就算这份爱是无望的,但耿耿此心,有如白水,我的心意永远不会改变,我的心意永远也是楚楚的坚贞。
这是独属于东方的特有的一种浪漫。
即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