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作用。
盖住表面上半部的表盘是用黑金制作的。跟这部分相对的是白色分钟圈、数字、时标和动力储备,都用大明火技法制作而成,雕刻成空洞效果然后用珐琅填充。这块表的下半部分则将机芯展露出来。
珐琅所做的表盘几乎很少出现在低价位里,限制于成本。珐琅表盘和普通表盘的差价过于庞大,表款的价格自然也节节高升,这也是让不少爱好者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哪怕是民间也有不少做珐琅技艺出色的爱好者,又无法很好的解决“机芯”问题,尤其是涉及打磨、复杂功能的问题。珐琅亲民化的路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冶炼。
珐琅,英文名为“enal”,最初是由古波斯传入中国的一种工艺。被音译为“佛郎”、“法郎”。由于珐琅看起来有瓷质感觉,兼具珠宝与玉的润泽,人们就加上了“王”字旁,便成了今天的“珐琅”二字。
具体说,珐琅工艺是由石英等金属氧化物混合后,放入容器再加入清水研成粉末,用油料调和后变成玻璃质涂料,再像画油画那样施艺于金属或瓷器质胎体外,再经过炉窑烧制而成,这种用珐琅装饰过的器物便是珐琅器。
珐琅有玉的温润、珠宝的光辉、骨瓷的细致,最重要的是这种材质历久弥新、不会氧化褪色。即使经过上百年,珐琅明亮的色彩也不会退却。而全人手绘画的珐琅腕表,时至今天也无法被任何机器取代,如何欣赏与收藏成为了一门重要的学问。也成为奢侈品腕表中独具一格的风景线。
早在13世纪,珐琅工艺就在古波斯出现并盛行。那时的珐琅工艺主要用于容器和家具,尚未用于绘制表盘。近代的珐琅技艺始于15世纪末,而在欧洲文明开始经历其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时,珐琅精细的技艺迎来了最辉煌的时刻。
就是在那个时期,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家开始了长途旅行和冒险,去探索当时仍不为人知的大陆。为迎合大航海时代的需求,珐琅工艺才被广泛应用于怀表的表盘装饰。
微绘珐琅技术用于钟表不是偶然,这一世界性突破与15世纪的日内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当时,珐琅技术主要用于高级装饰品和珠宝,但随着17世纪制表行业的兴起,珐琅技术经历了一场重大变革。这催生出一种利用画笔在珐琅上绘制微缩画的钟表装饰技术。
1755年世界上最着名的腕表品牌江诗丹顿在日内瓦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