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不知今夕月,相忘……你瞪我干嘛!”
“你有完没完!”
…………………………
……………………
………………
…………
……
第七章 分道扬州
据野史记载:一千多年前的这场春游,是王勃产诗量极高的一次旅行。他当时所作的诗大多数都被野史记录员记了下来(作者我啦),不过蓝山的那些大作被自动滤掉了。此后王勃又对其中的一些名篇进行了增减,致使这些诗流传至今日已大变了模样,当初的绝句多被改写为律诗,不知是为了增加稿费还是啥的……(众人:把作者拖出去!)
三人野径趣游,不觉已过了两日,扬州城高耸巍峨的城楼已依稀可见,蓝山长长的出了一口气,终于到了,这两日三人没干别的,就赛诗了。蓝山庆幸:自己那点儿存货支撑到现在简直就是个奇迹。他连“锄禾日当午”都背了,还让王勃一顿称赞,说他是体察人民疾苦,以身作则榜样力量大无穷的好青年,虽然作为愤青的蓝山的确是这样的一个人,但他通过抄袭得来的赞扬,听起来着实是变了味。如今扬州就在眼前,他连忙打岔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扬州城了吧,真棒啊!我在21世纪都没机会去,如今到了古代反而可以一饱眼福啦!”
“蓝贤弟又在说笑了。”王勃不以为意的对狄天阳说,这两天他们三人已经混熟,蓝山像在大学里那样排起了大小,好在他们的年龄相差都在1年以上,否则这阳历阴历的还不得算出宇宙大爆炸来。经过排序得出,老大王勃26岁,老二狄天阳24岁,他特意说了一句他在麟德二年是14岁,不过蓝山没听懂什么意思,老三自然是愤青同志22岁。同样在这两天里,蓝山是不是地冒出一句让古人听不懂的话,这样的话说多了,也就没人在意了,所以此时王勃很习以为常的左耳进右耳出。
“啊,对了,现在是什么年代啊?我来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蓝山再到了唐朝后的第三天,终于想起问个正经点儿的问题了,而狄天阳那颇有深意的漂亮英眸有关主宰了蓝山身上,蓝山被整天施以注目礼也习惯了,习惯是很可怕的力量……
“上元二年,蓝贤弟连这都不记得吗?”王勃这次很是诧异。
“嘿,嘿嘿,贵人多往事嘛。”蓝山傻笑,然后他开始自顾自的掐指算起来,“是675年啊……”小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