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挂了起来。
和我们同一个小队的,有三个人比较突出。一个是苏世树,他因肺病殃及喉部,不能发声。大家都称他“哑巴”。他进出监房、点名报数时,只要一举手,武装队长就发话了。另一个是戴振芳,说是在厦门哨所观察金门蒋军动向时摔伤了,成了三级残废军人。还有一个是许净峰,他总是独自一人坐在监房门口分菜的桌子旁,想着与众不同的问题。有一天下午出工前,我提早起床来到门口,端一张椅子坐在他的旁边。他突然问我:
“你说,这人造卫星是如何上天的呢?”
我觉得,在如此环境下,他居然还有这种心情,来思考高科技的问题,有点超脱,还是无奈呢?
我说:“科学家以高性能燃料启动火箭,携带人造卫星,当升空速度达到每秒钟七点八公里时,卫星即可环绕地球运转;当速度超过每秒钟十一点四公里时,火箭可以摆脱地球吸引力,向太空飞行。”
许净峰很满意,说:“你真是好记性。谢谢你!”
4
元旦之后,春节前的某一天,早饭后,林指导员进入大号。待全体人犯集合好后,他拿出一份名单,逐个点名出列。二十五个当中,许多是老弱病残者,如苏世树、戴振芳、陈必琅等,也有中青年的,如我、潘洛煤矿来的周迅达、厦门来的陈清发等。林指导员让我们这些人留下,其余的解散。然后通知我们收拾行李,准备出发去小湖。
第二天清晨,每人发给一块半斤面粉制作的大馒头,说是我们的午餐。林指导员再三交代,馒头不许提早吃,否则就要整天挨饿了。
当我们被武装队长押解到小湖农场时,已有一批犯人在干部家属区外的晒谷坪上整装待发。林指导员和小湖农场的宋指导员作了交接,就回大山坪去了。
接下来是宋指导员的临行训话:
“今天,将你们这五十个犯人,送去梁布农场的溪口中队,支援他们。那里刚刚建立,人手不够。本来准备调二监的大型拖拉机运送你们,因为任务繁忙,大型拖拉机来不了了。好在你们都有腿,可以走路,总路程大约二十公里,要走好几个小时。现在正是考验你们的时候。你们当中有个别人,或许会借着这个机会脚底抹油,但我警告你们:真有这种思想的,请你收起来,给我老老实实地走到溪口去。如不听话,就地正法。我们武装队长的子弹,可比你们的双腿跑得快!”
大家默默地听着,没有人作评论。宋指导员继续说:
“出发!队伍一个紧跟一个,中间不许拉下空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