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终于娶妻生子。生得一个女儿……
女儿在文化大革命的种种口号声中诞生,经受了“枪林弹雨”的洗礼,当然新家庭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但是……
1
从青州到潩洲的林区公路,由于人手多,将三百多人分成十二个班组,每班组25—28人。沿线工地几乎全部展开。收工的时候,从最远的工地一路集结下来,人头挤挤,蔚为壮观。
在山上指挥部路边,设立一排黑板,每月出版一期黑板报。组稿由福清人、工会干事陈自义负责。他将黑板取下一块,安放在他单人宿舍的黑板架子上,写写擦擦,两三天了,还未见一篇完整的稿子写在上面。我好奇地进屋看了看,他又放下粉笔,回到临窗的办公桌前,写写划划。看样子陈干事似乎很辛苦。我正要出去,被他叫住了。
“小胡,你会不会写粉笔字?”
“会一点。”
“能帮我把这篇稿子抄完吗?”
“我没时间。”我不喜欢他那种张扬的风度。记得一次我和思生一起路过他的房前,被他招呼进去(因为我们都说福州话),他先是拿出《闽北报》上刊登的、一篇不足十平方厘米的小文章,向我们吹嘘一番。我听着就觉得恶心。我此番进他的房间,本意是要看他笑话的,却被他缠住了。
“没时间?我可以跟杨队长说说,让你抽出两三天的工夫来帮我。你愿意吗?”
“你自己决定吧!”说完我就走了,根本没把他的话放在心上。
果然,第二天,杨队长派人通知我,让我去找他。杨队长告诉我,队里要召开第二届职工代表大会,让我抽出几天时间,帮助陈干事准备材料。
这样一来,我只好去帮陈干事抄稿子了。那篇稿子不一会儿就抄完了。他就象难产的妇女一样,再也拿不出新的稿子,我只好等。
吃晚饭的时候,我和小萧、思生谈起陈干事。包打听小萧早有定论:他是一个师范生,毕业后分配到山漈伐木场。在老家已经有了对象,还未成婚。虽然陈干事比我们年长几岁,但他很会打扮,头发油光可鉴。经常喜欢混入粉黛之间。所以,所谓的对象、未婚妻,无论在他自己,或是对方,都是一个未定数。
陈干事将写得半半拉拉的稿子扔在桌子上,时间已是晚间十点多了。好象写不下去了,黑板报又赶着出,我催他出稿,他就将一堆有关职工代表大会的材料扔给我,让我去整理。他早已阿欠连天,急着上床睡了。我花了一个晚上时间,连摘编、带抄写,将四块黑板都弄好了。天色已经大明。我放下手里的活儿,走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