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子,多挣点钱,妈妈总是很快就吃完饭,不休息,继续织布。这段时间,我就跟在大孩子后面,看他们在祠堂边废弃成荒园的空厝地里,攀梯登高去掏墙洞里的小麻雀。被掏出来的小麻雀还羽翼未丰,不会飞,它们叽叽叫着,等待母亲喂食。虽然我们也给它们喂米饭,但它们并不领情。正当我们犹豫不决,是放回墙洞,还是拿走喂养的时候,小麻雀的父母回来了。它们先飞进窝里,将食物放下,立即出来寻找孩子。它们上上下下围着我们盘旋,高声叫唤它们的孩子。我们最后决定,把小麻雀放回去。老麻雀看到孩子回来了,夫妻双双探出洞口,望着我们离去,才放了心。
工厂里来了一位指导员,他用两张大白纸抄了一首歌,在休息的时间,由他来教唱。题目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宗华作词,罗宗贤作曲。是鼓动青年参军,支援抗美援朝的。歌词如下:
从东北,到西南,
从沙漠,到海边,
愤怒的声音响成一片,
热血的青年奋起参战,
全国各民族的人民
快起来,起来,
起来,起来,起来!
抗击美帝,支援朝鲜,
为保卫祖国的独立而战!
抗击美帝,支援朝鲜,
为保卫世界的和平而战!
决不能让那侵略者的血爪,
沾污了祖国美丽的河山。
把侵略的野兽,
消灭在我们的门前。
支援了朝鲜的人民,
也就是保卫祖国的安全。
支援了朝鲜的人民,
也就是保卫祖国的安全!
在北门外的织布、毛巾混合工厂,没有多长时间,也许是工厂重组,也许是倒闭。总之,我们母子又一次搬家。母亲从此离开相伴她大半生的木制的织布机。
7
这回是搬到鼓西路去,母亲被政府安置在福州印刷厂作捡纸工。
我们就在印刷厂附近的一座大院里,租赁一间房。隔壁住一个七十岁左右的老太婆。这座大院大概是富人家被分的家产。各家产一间,住着六七户人家。吵吵嚷嚷倒象是菜市场。
我们的生活总算安定了下来。妈妈跟厂里请了假,带我到鼓楼中心小学报名插班入学。
妈妈不是技术工,所做的工种很轻,只是将同一号码、不同颜色纸张印制的发票,按一二三四联的顺序,一本一本地捡好,交给装订工去装订。工资自然不多,生活并不宽裕。
我们每天中午提了一只铝锅,到郑老伯那里去打饭。这是厂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