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夫似乎语重心长地说。
“谢谢,谢谢名医指点。”胡老太太说,“您走好!”
“请留步。不必远送。”王大夫客气地说。
经过几个月的调理,舜训的病情有所好转,已经能走出院外,由妻子陪同,在乡道上散步了。
又过了几天,夫妻俩打算出去找工作。周老板的纺织厂已无恢复的指望。他们奔走了几家织布厂,还没有准确的结果。他们回到家,刚进房坐下,王妈抱着孙公子,急切地进来:
“大少爷,少奶奶,不好了,孙少爷发烧了。全身发烫,牙关紧咬,一口汤水也喂不进去。”
一般大热,多喂些汤水,就会有所缓解,可是牙关紧闭,你有什么法子,能不叫人着急吗?
梅影接过亮亮,伸手抚摸孩子的额头,果然高烧。
“奶奶知道了吗?”梅影问。
“知道了。她说问你们哪!”王妈接着说; “王大夫也看过了,不见差。奶奶正在后院观音菩萨那里敲木鱼呢!”
“让我看看。”舜训让梅影将孩子抱近他的身旁,他伸手试了试孩子的额头,立即决定:“快送县城医院。”
“谁去送,你吗?”梅影疑惑地。
“当然我去送。”舜训当机立断地。
“你的身体经不起操劳的。从家里去县城,有十几里的路程呢!何况,我们又刚从县城回来。”
“可是,孩子的病不是更重要吗?
“这事儿,得跟妈妈商议。”
“好,我去跟妈妈说说。”舜训吩咐王妈:“王妈,你去外面找一找,看有什么车子没有?”
“好。”王妈说。
梅影、舜训同时去找母亲。
许久,许久,王妈回来了,一脸的失望。
“少爷,少奶奶,奶奶,找不到车子。”
“那就让我背着亮亮进城吧!”舜训说。
“不行!”母亲斩钉截铁地说,“你的身子是经不住的。”
“可是,孩子的病,是耽误不得的呀!”儿子说,“兴许,走到半道上,能搭上进城的顺便车子。”
母亲迟疑了许久,无奈地说:
“那你千万要小心,让媳妇儿和你一同去,路上有个照应。注意,有了车,就乘车,不要舍不得车费。”母亲转身对儿媳妇,“少奶奶,你要照顾好少爷。亮亮,你自己多背一会儿,别让少爷累着。”
“是。我知道。”梅影答道。
父子、母子、夫妻,三人出了家门。
经过半个多月的来回奔波,孩子的病总算好了。亮亮正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