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梅影拍拍丈夫的后背,舒舒丈夫的胸口,对婆婆说:
“妈,还是请大夫看一看吧!”
“对,王妈,去把王大夫请来。”
王妈带着王大夫来到胡家。
“胡老太太,你好!哪儿不舒服?”王大夫以为是老夫人得病。
“我很好。是我儿得病,还咳嗽。要是偶感风寒,您给开两服药,立马就好了。”
“那,我去看看?”
“王妈,你领王大夫去吧!”
王妈:“跟我来。”
王大夫、胡老太太,一行来到大公子房里。王大夫坐近床沿,抓住舜训伸出的手臂,认真把脉,把了左手,又把右手,再察看少爷的舌苔和脸色。
“怎么样?”胡老太太问。
“脉相不太好。面色虚红,多因肺部虚热引起,恐怕不是简单的风寒。”
“那会是……”胡老太太又问。
“有可能是痨病。”
“痨病?这不是要了我儿的命吗?”在当时那个谈痨色变的年代,这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将给梅影和胡老太太一个沉重的打击。
“这病是从胡老先生那里留下的根子。胡大公子既知道先父有此病根,当趁着年轻,注意饮食起居,健身养性,不可过于疲劳。这次意外变故,遭了八个月牢狱之灾,自然是凶多吉少。我给他开几服药,主要是扶正驱邪、滋阳养阴。如果调养得好,兴许会有转机的。”
“那就快开方子吧!”胡老太太急不可待地说。
王大夫开完方子,交给少奶奶,说:
“这方子连服十剂,每天一剂。当天晚上煎熬,临睡前服下,次日清晨加水过渣,空腹服下。十天后,我再来察看病情的变化,对药方再作增减。记住了,一定要早晚空腹服用。”
“记住了。”梅影说。她决定亲自煎汤喂药。
婆婆递给王大夫一只红包。说:
“这是出诊费,您收好。”胡老太太虽然平时抠门,但对看病的大夫从不吝啬。因为是人命关天的大事,由不得行医人丝毫马虎。所以,给大夫的红包,都是实打实的。王大夫也清楚胡老太太的处事原则,收了她家的红包,从不点验。
王大夫接过红包,笑了笑,说:“君子爱财,见笑了。”他总喜欢文诌诌的。
“王大夫走好。”胡老太太将王大夫送到大门口,不放心地:“小儿的病情不会太严重吧?”
“眼下还不会。不过我还是要奉劝一句:‘不可太操劳,也不可心烦意乱’,这些都是加重病情的祸患。胡老先生的教训,要谨记在心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