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某特定阶层的人或某一类别的东西的归纳论证就是概括。老师可能这样概括:“放假结束前,绝大部分学生不会来上课。”尽管这句话包括了成百上千的学生,但如果有足够的代表性,并对相关团体进行了大量的采样,这句话依然是公平的。如果一句话远远超出有限的材料所能得出结论,那就是过度概括。绝大多数过度概括都是无意识的。
没有看到“总是”,“经常”,“从不”,“很少”等词之间的区别是无意间形成过度概括的一种方式。作为一个善于批判性思维的人,你应该有某种总是会发生的事情的实例。事实上,你的证据可能表明所谓“总是”会发生的事情只是“经常”发生,对于“从不”和“很少”也是如此。你可能会问:“这个证据能证明什么呢?是从来不会发生的事呢还是很少发生的事呢?”世上没有什么绝对的事,作为一个善于批判性思维的人,你要仔细评价所遇到的一切。
已成为你的思想的一部分的过度概括就是成见。这些成见可能成为你的思想的一部分,使你根本看不到他们的本来面目,只是一些无效的过度概括而已。成见会变成定义假设,因其本身无效,这些假设又会导致不加思考而接受一切的思维。你对自己赞同的人有成见,对自己不赞同的人也有成见:正统派基督教徒、政客、精神病学家、教师、大学生、快板乐手以及其他定义明确的组织无一例外。出于对地方的成见(如纽约、夏威夷、法国等地),你要么会去游览那些地方,要么坚决不去。有些事情(如结婚、离婚、乡村音乐、摩托车等)也会因为你是否赞同或了解而受到成见的影响。
作为一个善于批判性思维的人,如果你依赖过度概括和成见,你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就会受限,因为你无法看到人们、地方和事情的个体差异。另外,批判性思维要求你在对信息的价值及你所赞同的和反对的人进行评价时使用同一标准。
⑵非批判性思维。
你是觉得是被鲨鱼咬痛呢,还是咬鳄鱼痛?你的第一反应也许是很难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不管被什么咬都会疼痛,甚至可能死亡。出现这种错误想法的主要原因在于你考虑问题时,错误地认为问题问的是你更希望被鲨鱼咬还是被鳄鱼咬。但实际上不是。这个问题问的是你希望鲨鱼咬你呢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