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它都会起作用的。”这位教授说到。他的朋友说:“可是你要记得,兔爪并没有给兔子带来好运。”
教授决定带兔爪这件事证明了即使最博学的人有时也会疏于进行批判性思考。有时候,一些做法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无效,最后带来错误的思维。没有推理的论证以及没有发现差异都可能产生错误的思维。最后,如果你的思维受他人的操纵也可能产生错误的思维。
②避免归纳性的推理
当你演绎思维时,就是用逻辑上的必然来证明一个原则。演绎推理基于事实,合乎理性。因为这些特征,你在进行推理论证时更容易进行批判性思维。归纳推理是指根据你自身经历证明是正确的事例中得出其他事物也是正确的结论的过程。比如说,你所见到的学艺术的学生都很复杂,你可能就认为所有艺术专业的学生都很复杂。但归纳论证在逻辑上往往无效。因为即使你所见到的学艺术的学生都很复杂,你也无法保证所有艺术专业的学生都很复杂。因此,归纳论证在逻辑上无效,它常使人们得出错误的结论。
要辨认错误结论,你该怎样评价归纳论证呢?你可以把归纳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你要设法了解观测结果或陈述的信息。第二阶段,利用你所掌握的相关世界知识形成假设来描述这个信息。得出的结论要将常识同最初的信息结合起来。第三阶段,也许是最重要的阶段,通过评价结论是否合理而确定效度。影响你高效全面思维的还有另外两个因素—习惯性偏见和过度概括。
③避免习惯性偏见
要成为善于批判的思考者,你一定要避免习惯性偏见,有了习惯性偏见后你就会对与你的假设相矛盾的事实视而不见。相反,你可能刻意寻找可以证明你认为正确的观点的事实。你可能无意识地运用了选择性概念来证实自己的结论有效。实际上,习惯性偏见既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是无意识的。
为了得出一个满意的结果,你可能会在潜意识里利用双重标准来判断信息。双重标准包括一套检测有益于自己的结论的事实的标准,还包括针对评价与自己观点相矛盾的事实的另一套更苛刻的标准。如果你利用了双重标准,你就会对自己论点中的不一致和矛盾之处视而不见,而对待对手时则要求不折不扣。你还可能用不同的词汇。例如,当你描述朋友时可能说“自信”、“勇敢”、“独立”。而描述那些虽具有同样素质却不招你喜欢的人时,你可能会用“好斗”,“独断”和“倔强”等词。
④避免过度概括
过度概括和成见可能导致非分析性的归纳论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