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得小院既交通便利,又闹中有静。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令租客不忍放弃小院——小院住客都曾是当初的同事,彼此熟悉。在冷漠的城市中,他们之间存在的那股温馨,令人留恋。
还有,相对于周围出租屋,这座小院房租不高,房东舒畅自小贪图享受,对自己居住的地方当然不肯凑合。小院配有专门的清洁工打扫卫生,栽花种草;还有一个按钱颖意思布置的,设施极为齐全也极为先进的公共餐厅。
这些厨房设备都来自国外,许多设备让厨师们闻所未闻,当初设立这间公共餐厅的目的是方便员工白天就餐。但酒吧的餐点师傅随后把这个厨房当实验室,他们自己备上材料,在此琢磨新菜品,相互交流技艺,然后四处寻找品尝者征求意见。
紧接着,酒吧调酒师也加入其中,……
结果,在此就餐的员工有口福了。早餐、午餐,未来的名厨、名调酒师轮番上阵,翻着花样展现自己的技艺,创新技艺。即使技艺高超的人,也不忘在此培养熟练度。
酒吧员工辞职后成为小院租客,他们熟知小院内情,便一致要求以成本价或微利价,继续参与品尝,于是,厨师、调酒师收回了他们的实验成本,甚至略有盈利,小院租客则廉价品尝了那些尚未上市的新菜品、新糕点、新酒式。
等后来者发现,那些市面上声名赫赫,价格令人咂舌的名菜、名酒、名点,在这座小院里竟以令人吃惊的廉价半卖半送,他们怎肯得置身事外。于是,那些少男少女租客,不仅自己在此餐,还出双入对,携带恋人来品尝,并把出入此间当成高尚品味炫耀。
渐渐,这间小院名声在外,私下里获得了“舒氏(适)公寓”的绰号。
一直冷眼旁观这一切的赖文漪从不放过任何捣乱的机会,她生活在象牙塔内,不知世事的艰难,不停地同情心泛滥。于是,舒氏公寓就被她当作了安置所,无数人打着她“师妹”、“校友”旗号,由她介绍入住舒家小院。
对于她这种添乱行为,钱颖碍于情义,虽有不满却不好表示。舒畅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有求必应。最终造成小院租客极度年轻化,每到吃饭时间,餐厅人满为患。幸好酒吧的工作性质决定了餐厅无法夜间营业,否则,这里又成为另一个喧闹场所。
现在是白天,小院内人来人往,外面街道则充满懒散的气氛。
小街不算长,不过半里地;两侧密密麻麻、参差不齐的房屋多为陈年老宅。街边树木成行,绿荫连片,尤其是那几棵千年古树,树冠硕大,浓荫蔽日,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足可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